12月19日到21日,关键时刻,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
最大的不寻常,无疑是当前的国际格局重大变动,全球股市震荡,美国不确定性增强,中央是对风险表现出的高度警惕性。
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新华社发的通稿,洋洋洒洒近5000字,其中有这么一句: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请注意:
稳重有变,
变中有忧,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增强忧患意识。
今年的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但现在是稳中有变,有且变中有忧。
下行压力,应该已经是多年之后,再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现。
另外,“忧患意识”,也是最近几年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用到这个词。
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中央很直白。背后,则是强烈的忧患意识。
或许,你就可以明白,最高领导人为什么要在日前的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这样一句话:
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惊涛骇浪。
尤其让人关注的,则是前面还有一个修饰词:
难以想象的。
这句话引发了相当强烈的讨论。坦率地说,在以往的领导人讲话中,也会对挑战困难风险发出警告,甚至不乏一些重话,但像这样的重话,这么坦率,这么直接,这么严厉,还是非常非常罕见的。
现在,经济工作会议,又直接了当地提出:
要增强忧患意识。
越是到关键时候,越要有忧患意识。
没有忧患,就无法安乐。这非常重要,更非常必要。
最关键的,怎么办?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句话,很多媒体广泛使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尤其是这一句: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一锤定音,字字千钧。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华社播发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前两个钟头,还发生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情。
我们注意到网上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不减税不降费等传闻,这与事实相反。
新华网微信直接用“
这个声明非同寻常”作为标题,刊发了出来。
为什么突然发这么一条声明?
显然是深意藏焉。
中央高度关注目前的舆情,更要给大家信心。
关键时刻,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宝贵。
更意味深长的是,关于减税降费,新闻通稿似乎还说了两遍。
在稿件最后部分,以“会议强调”,又再次强调了一遍:
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切毫无疑问了。
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已经箭在弦上。
这肯定不会是小数目。对中国经济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希望尽快落到实处。
除了忧患意识外,还有一个词,2016年没有,2017年也没有,2018年新闻通稿则出现了三次。
那就是:
中美。
2018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中美经历了史诗级的贸易战,不久前的阿根廷中美元首会晤,总算为贸易战踩下了刹车。
所以,这次中央经济会议,谈到2018年工作时,用了这样一个表述:
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
谈到2019年工作,则出现了两次“中美”:
要落实阿根廷中美元首会晤共识,推进中美经贸磋商。
贸易战没有赢家,必然是两败俱伤,对中国是这样,对美国又何尝不是?
中美应该抓住机会,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按照目前双方释放的信息,中美将在明年1月展开磋商。
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好最坏的打算。所以,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确定7项重点工作,第一点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点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表述都跟去年不同,其中的针对性,相信你也懂得。
此外,新闻通稿还有一些表述,也是意味深长。
比如,在2017年中央经济会议,有关民营经济的表述是这样的:
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
今年的表述,则是这样的:
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尤其是这句重点:
保护好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民营企业家听到了吗?某些地方听到了吗?
在市场开放方面,2017年是这样说的:
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2018年,则是这样表述:
要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允许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
以前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现在则强调,要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
外商们,你们听到了吗?
还有货币政策:
去年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今年则要求“松紧适度"
去年要求“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今年则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去年要求“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今年则要求“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货币政策在微调,偏宽松势在必行。
在看病难问题上,去年是这样说的:
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今年的表述则变成了这样:
要下更大气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
下更大气力,这明显是带有更强烈的紧迫感了。
2018年,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还发生了太多的悲剧,这些安全问题,真不能再重演了!
如果把眼光再放长远一点。
最近三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6年,确定了4项重点工作,房地产就占一项。
2017年,确定了8项重点工作,房地产仍占一项。
2018年,确定了7项重点工作,房地产只提到了一句,没有单独列为一项。
这三年的表述,也有差别的:
2016年有这样一句话: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出现了经典的那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而且,明确提出了“房地产泡沫”,而且强调不能再吹了。
到了2017年,则有这样一句话:
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要继续调控,不能半途而废,而且要差别化调控。
房地产的情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要知道,在2018年4月政治局会议,在研讨经济形势时,还特别强调,要“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7月政治局会议,则更进了一步,要“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但到了10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有关房地产的一句话表述都没有。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房地产也不再单列一项,只有这么一句话:
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怎么说呢?不代表不重视。
当前楼市,没有重大消息就是好消息吧。
但有一点,中央是坚定不移的: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
但房价绝对不允许大起大落,重点是大落,就是泡沫破裂,房市崩盘,这必然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而且,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也就是说,这是各个城市的职责,处理不好,那就是失职。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有所调整了,这个民生痛点,让时间来告诉一切吧。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迎来一个重大而深远的转折点。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