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长三角联动动作频频:比如,今年1月底,由上海牵头,三省一市共同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正式设立,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第一个跨行政区划的官方常设机构;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审议并原则同意《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近日该计划已正式印发……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也随之成为当下的高热度话题。
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系列指数报告发布会,其中发布的“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城市报告”引人关注。该报告表示,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中,上海综合指数排名位列第一,其余位列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南京、杭州、苏州、合肥、无锡、宁波、常州、南通、芜湖。但报告同时发现,在一个单项指标上,即科技创新绩效指数上,上海排名第四。
报告认为,长三角城市群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根据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研发经费总量达15676亿元,其中,面积占比仅为2.2%的长三角城市群占比高达25.62%;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总额达11407亿元,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占比达17.51%;全国授权发明专利总数达302136项,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占比达31.35%。
报告基于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驱动力进行年度评价。报告从四个维度,即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载体、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绩效,建立科技创新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次为该报告的首度发布,预计今后将每年进行评估和发布。
报告表示,根据2016年科技创新驱动力综合指数测算,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中,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无锡、宁波、常州、南通、芜湖,得分分别为0.730、0.634、0.565、0.551、0.455、0.425、0.415、0.367、0.340、0.331。上海综合得分为0.730,明显高于第二名的南京及其他排名靠前的城市,体现了龙头和引领地位,这得益于上海在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载体及科技创新产出三个一级指标上表现突出,并保持比较明显的领先优势。但报告也坦承,上海的科技创新绩效指数排名相对较低,位于第四,低于南京、苏州、杭州。
报告还具体从四个方面对长三角26个城市科创驱动力进行评估。报告表示,科技创新投入指数,由三个二级指标,即科技研发投入、人才资源投入、创新基础投入构成。在科技创新投入指数上,长三角城市群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无锡、宁波、常州、芜湖、南通。其中,2016年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高达1049亿元,是26个城市中唯一一个研发投入超过千亿元的城市,比该项指标排名第二的苏州高出2.44倍,但上海人力资源投入指数位居第二,低于南京。报告发现,虽然上海研发人员规模总量达到25.48万人,也远高于南京(12.39万人),但每万从业人员中的研发人员数指标却低于南京。
报告表示,科技创新载体指数,由三个二级指标,即科技研发载体、高新产业载体、众创空间载体构成。在科技创新载体指数上,长三角城市群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宁波、无锡、常州、南通、镇江。上海位居第一,主要得益于科技研发载体和众创空间载体优势明显,尤其是国家级大学、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及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等在上海,并表现出高集聚的特点。但在高新产业载体上,上海排名第四,落后于苏州、南通、杭州。
报告表示,科技创新产出指数,由两个二级指标,即科技研发成果、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构成。在科技创新产出指数上,长三角城市群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合肥、常州、宁波、芜湖、南通。上海的优势主要在于科技研发成果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两个二级指标均排名第一,尤其是2016年上海国内授权发明专利20086件、科技论文发表47365篇、技术合同交易额822.86亿元,均位居长三角各城市之首。
报告表示,科技创新绩效指数,由两个二级指标,即投入产出绩效、驱动转型绩效构成。在科技创新绩效指数上,长三角城市群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南京、苏州、杭州、上海、合肥、宁波、常州、无锡、南通、芜湖。南京作为该指数排名第一的城市,得分为0.736,其在科技创新绩效上表现突出,投入产出绩效和驱动转型绩效均位居第一。2016年,南京的科技论文与科技经费比值也位居第一名。在四个一级子指数中,上海在科技创新绩效上表现略差,得分为0.548,构成这一指标的投入产出绩效,上海只居于中游水平,驱动转型绩效表现相对较好,为第三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