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遏制房价光问责不够!病根在金融上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08-08 我要评论

上周,我们对房地产的提法变了,不再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是变成了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态度转变,证明高层已经对高房价忍无可忍。随即各地和各部委都开始

  上周,我们对房地产的提法变了,不再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是变成了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态度转变,证明高层已经对高房价忍无可忍。随即各地和各部委都开始纷纷相应,中国的事很明显,完全不用对下负责,但必须要对上有个交代。

  昨天,住建部在沈阳开会,提出很严厉的表态,坚决问责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各地应切实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系统分析当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施策,把地方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现在其实住建部是最慌的,楼市上涨他的责任最大,而现在全国经济政策转向宽松,最有可能触发的就是楼市大涨,所以住建部必须严防死守。巧合的是,这次住建部开会的时间地点选择了8月7号的沈阳,而在8月6号,沈阳紧急发布通知,要求扩大限购范围,进一步加强土地供给,打击中介机构捂盘惜售,炒买炒卖等行为。所以这就有点意思了,以后可能住建部干脆走出北京,先到调控不力的地方去开会,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很多人都预计,在2018年下半年,调控政策将开始松动,逻辑是经济下行,政府扛不住了,所以再次释放房地产,但此次调控跟前几次不一样之处就在于,调控之初,四处漏风,不断的升级系统,去补漏洞。原来一调控,楼市基本就被按住了,北上广深控制住,全国楼市就不涨了,但这次是按下了葫芦起来瓢,北上广深率先上涨,之后一线停涨二线省会核心城市接力,接着又是全国调控,但因为棚改货币化安置造成了三四线暴涨。弄得这次楼市的上涨比哪一次破坏力都大,以前只是北上广深的居民深受其害,现在弄得全国上下都慌得一逼。以前人家觉得高房价跟我们没关系,现在好了,切实的感受到了高房价的危害。特别是以前几个典型城市,比如重庆,多少年房价都不涨,结果一换领导,牛鬼蛇神都出来了,房价猛涨。还有长沙,一直都是土地供应的典范,到2016年之前10几年都没怎么涨,房价还在6000元以内,结果2017年翻了一倍,直奔15000了。这就让人很难理解,到底是为了什么,怎么就需求一下爆发出来了,两年前6000不买,现在15000抢着买?这不是有病吗?

  你见过超市里打折的时候不买,涨价了抢着买的吗?显然不可能,大爷大妈不傻,那么什么东西涨价之后买的才多呢?股市啊!当股价大涨,是不是越涨成交量越大。所以你说房子现在算什么,显然已经成了类似于股票的投资品,他根本就不再是消费品。甚至很多所谓的刚需,根本就是因为涨价才是刚需的,两年前也没见有这么多的刚需。

  在知识星球老齐的读书圈里,我们已经给大家讲完了《泡沫经济学》,其实日本当年跟我们一模一样,日本当年无耻的经济学家也提出了刚性泡沫的提法,说因为日本将超过美国,所以买日本的房子就是买世界的未来,所以日本的房子贵是有道理的。但多年后证明,这是纯粹的胡扯,不是当时日本的房子不够住,而是都被企业和个人拿去投资了,很多做实业的企业,最后干脆都把做生意的钱,用来购买土地和囤积房子。所以人为制造了囤积居奇。最后必然一地鸡毛。

  有人说中国的房子是因为土地供应不足,所以造成了稀缺而暴涨,是地方有意为之,这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是因为此,在前几年几个特大城市的土地供给确实不够,但此次三四线的楼市暴涨,跟土地供给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了,这些地方土地供给甚至是严重过剩的,房价还是涨了,美国和日本的土地都是可以买卖的,也都一样,反复在房子上出现危机,所以说白了病根还在金融上,你不斩断他的金融链条,投机炒作就很难停止。那么投机链条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贷款。我们前一阵看到多个城市已经禁止了企业买房,这总算是打到了七寸上,企业一直就是炒房主力,他们炒房根本不限购,而且把房子装到公司里,连公司一起买卖,连交易税费都省了。所以这就日了狗了。相当于政府的调控,都在帮企业低价在买房。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诚泰财险缩减定增股份 新股东紫光拟持股33%

    诚泰财险缩减定增股份 新股东紫光拟持股33%

  • 诚泰财险缩减定向增发股份 新股东紫光拟持股33%

    诚泰财险缩减定向增发股份 新股东紫光拟持股33%

  • 武汉曝光18家房企13家中介违法违规行为

    武汉曝光18家房企13家中介违法违规行为

  • 厦门房价下跌 房价松动二手房降价明显

    厦门房价下跌 房价松动二手房降价明显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