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依旧是基础
最近一段时间里,行业内部和普通投资者群体中纷纷讨论一种投资方式:FOF。
简单来说,FOF就是构建了“一篮子”基金,期望通过投资组合,控制回撤、保持业绩平滑,该策略在海外成熟市场中相当流行。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否应该对这类产品报以更多的关心呢?
其实,对于有了一些经验的基民来说,他们过往的基金投资经历,或多或少已经构建了主动型的基金组合,即FOF。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件太新鲜的事情。更多有经验的投资者认为,FOF或者基金定投,仅仅是一种带有被动的强制性存款意义的行为,其出发点就是四个字:长期投资。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由于在经验、知识以及日常时间上的不足,无暇照顾到投资组合。相比之下,将资金托付给合格专业投资者,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同时,FOF这种投资形式,照顾到了时间周期、机构操盘风险以及资产类别等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普通投资者在日常投资上的困扰和困惑。因而,如果手上有一定闲钱,不妨小试。毕竟,机构投资者所能够获得的信息,远胜于普通投资者。
A股市场发展至今,随着岁月的增长,也确实有不少人士对于各个类别的投资品,有着自己的认识,或者说投资观。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如何看待FOF的。也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任何一个投资品,如果没有基础市场良好,其衍生物即各种围绕基础市场的投资品,往往是缘木求鱼,其结果也只能是望洋兴叹。确实,大家都觉得海外市场能够通过FOF或者基金定投等方式,获得长期收益。但放在波动性和收益性特别大的A股市场上,这些成熟的投资策略,恐怕就要打个折扣了。事实上,海外一些成熟市场一直处于一个长牛市场中,只要不是过于贪心,总是能从中获得理想收益的。
同时,上市公司质量、公司治理水平等重要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策略的成败。不能想象,在一个主要以博弈作为主要盈利方式的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长期幸运地拥有“胜算”。
还有个是关于成本问题,也非常值得普通投资者思量一番。
数据表明,与A股市场面向普通投资者推出首批基金时的情况相比,名义GDP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已经回落。而基民为投资基金所支付的成本,并没有根本性减少。可以假定做一份基金投资,也是开一个企业,长期看,多数企业的全年收益,是无法战胜名义GDP的。而从长期看,“开企业”的摩擦成本,即支付购买基金的成本,在长期时间跨度内,显得弥足珍贵。
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开信息显示,公募基金行业的人员变动也是非常频繁的。当普通投资者开始认同并全面拥抱某位明星基金经理时,后者往往会意外地潜身而退,让满怀憧憬的普通投资者接了最后一棒,这不能不说是以一种遗憾。
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经过有关各方长期不懈的努力,在目前市场上,普通投资者还是能够找到明显的投资机会。但前提是以价值投资为主,立足长期去看一家公司的长期价值,以及衡量当前的公司估值水平。正如不少人眼里的那样,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找到好公司的概率,明显要大于找到一个好基金经理,或者一条看似充满美好的投资策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