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万亿地方债发行提速,基建投资增速或触底反弹!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08-16 我要评论

为稳投资,财政部催促地方政府在今年10月底前应完成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筹集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在建项目的建设。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国民经济运行相关数据

  为稳投资,财政部催促地方政府在今年10月底前应完成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筹集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在建项目的建设。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国民经济运行相关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增速比1-6月回落0.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从年初两位数增长放缓至1-7月的5.7%。

  同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这意味着近1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7月~10月四个月内集中完成。

  稳字当头

  综合来看,5.5%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近年来比较罕见的,过去,中国的投资增速一直是GDP增速的2倍。

  持续一年的去杠杆、去产能、环保攻坚战、防范地方风险,压缩大量的基建项目、PPP项目,这些因素促使投资上不去。在经济下行过快与外部贸易战风险影响下,政策基调也随之变为“六稳”,即强调“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7月31日的中国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对经济形势由“稳中向好”表述为“稳中有变”,一字之差表现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局势。通报中连续六个“稳”字体现出中央对稳增长的重视,底线思维再次显现。

  那么,如何实现“六稳”?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可见基建投资已被看作是重中之重。

  万亿债潮

  不难看出,未来政策走向关键不在于货币政策,而是财政政策的积极模式。简单来看,积极财政政策有两个基本方向,一是通过减税降低财政收入,间接促进居民消费和企业复苏。二是通过增加基建投资,直接增加短期总需求。目前来看,政策更倾向于加大基建投资,为了满足地方合理融资需求,今年国务院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是135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5500亿元。

  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依赖政府投资,在地方财力紧张背景下,地方政府依赖融资,而唯一合法手段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前者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资,而后者则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资。其中专项地方债主要包括:棚改债、土地债、轨道交通债、高速公路债等。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才发行3673亿元,时间过半但发行额却不足全年总额的28%,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速度明显较慢。与此相对应的是,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11.6%,不含前述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

  由于近1万亿元专项债券需要在7月~10月总共4个月内集中发行,因此上述《意见》称,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

  业内人士表示,以前为了减少地方政府债券集中发行冲击债券市场,财政部要求各地应当按照各季度发行规模大致均衡的原则确定发行进度安排,每季度发行量原则上控制在本地区全年公开发行债券规模的30%以内。不过由于今年专项债券发行较慢,国务院要求加快债券发行进度,因此发行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

  发力基建

  基建投资再一次被赋予重任。

  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第一,为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进度;第二,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如城投债),对必要的在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国务院新闻办于8月15日举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丛亮介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其中日本共同社记者的提问直接与加大基建相关,以下为文字实录:

  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果为了扩大内需,再次加大基础设施的力度,可能对结构性改革会带来负面的不利影响,比如说地方政府债务可能再次增加,银行贷款的不良率也可能会上升,对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谢谢。

  丛亮:谢谢你的提问,也感谢你的提醒。补短板是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我们在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您刚才说的,可能会增加债务问题或者可能会增加杠杆的问题,但是如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整个在建项目就可能成为“半拉子”工程,可能损失会更大。所以我们着力解决在建项目特别是确实需要的一些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加快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推动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收效,这样对于整个杠杆水平和债务水平缓解还是有好处的。

  二是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对接发展和民生需要,加强重大项目储备,重点是在补短板、强弱项、优化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等领域,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重大项目。所说的“短板”和“弱项”,刚才我也提到,比如技术领域、民生领域的一些短板,而这些领域的短板实际上跟最终需求是非常贴近的,所以既扩大了有效投资需求,也满足了消费需求,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这不会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和新的债务问题。

  三是进一步巩固民间投资向好势头。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使民间资本能够参与进来,这也有利于降低整个政府的债务负担和债务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加大基建投资补短板,仍处于去杠杆框架之下,本轮刺激不会像2009年那样大水灌溉。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在近期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协同联动配合,比如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需要市场整个资金面的配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2017年末险资买债券股票支持实体经济达7万亿

    2017年末险资买债券股票支持实体经济达7万亿

  • 2017年末险资买债券股票支持实体经济超7万亿

    2017年末险资买债券股票支持实体经济超7万亿

  • 四大上市险企前七月保费收入近万亿元

    四大上市险企前七月保费收入近万亿元

  • 7月新增信贷1.45万亿 同比多增6278亿元

    7月新增信贷1.45万亿 同比多增6278亿元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