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正面临新问题,在限购限价房市新政的高压下,房租却暴涨,可谓“按下葫芦起了瓢”。
数据显示,7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重庆、南京、杭州和成都十大城市租金环比均有所上涨。其中以北京、上海、深圳的租金涨幅最猛,北京7月份房租同比上涨3.1%,东城区和顺义区房租环比涨幅更分别达到10.5%和10.7%,部分小区甚至涨幅超过30%。
表面上看,本轮房租上涨是由中介代表的资本驱动所至,垄断房源,哄抬租金。北京市住建委联合银监局、市金融局、市税务局等部门于8月17日集中约谈自如、相寓、蛋壳公寓等主要住房租赁企业负责人,以打压炒作行为。而深层看,北京房租上升的原因,资本驱动只是助推,主要还是供给减少,租房市场的底层供应量被大量抽掉,加之“共有产权房”、“公租房”不能立马跟上,造成供需面突然失衡,“3个人争一套房变成了8个人争”,房租上涨成为必然。
供给减少,资本驱动炒房,刚需不得不接盘,这个上涨逻辑在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也成立。这也与非理性炒作房价的逻辑如出一辙,无非是通过垄断房源,过去是抬高房价现在变为炒高租金,将成本转嫁给刚需用户从中渔利。必须看到,打击中介资本炒作只能解决租金暴涨于一时,却难以建立抑制租金上涨的长效机制。
要“房住不炒”,除了严控垄断炒作,还要完善法规保障租客权益,但关键的,还在保障供给,从平衡供求面上下功夫。
首先要保障住房供给的基本面。导致北京租金上涨的直接原因是大面积拆违及其他行政法规导致的租赁面积的减少,但同时公租房、廉租房供应不能及时跟上,供需面失衡,为炒作者提供了渔利空间。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租赁人口为800万人,而租赁房源量仅为350万间,租赁缺口达400万间以上。炒作资本焉能不兴风作浪?
只有充分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屋租赁行业快速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失衡问题。目前,全国已有超过40座城市多次发布相关政策,细化房地产租赁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涉及租赁双方权益、增加租赁住房供应以及发展租赁企业三个层面,涉及公共服务权益、住房公积金、税收优惠、租赁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但显然,政策支持还一时难解刚需之渴,房源供给的结构性短缺仍是制约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一大瓶颈。
截至目前,我国租赁人口共计1.68亿,租赁房源供给端与租客需求端的匹配性面临考验。推动租赁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市场规范整顿,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市场供给。
根据北京市政府规划,2017-2021年,北京将建设50万套租赁住房,并确定了39个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总建设面积约321万平方米。但由于上述租赁住房仍未大规模入市,北京市租赁住房市场仍旧供不应求。只要供需失衡现状一刻得不到改善,租金上涨就随时有可能发生。
其次要保障租房一方的基本权益。本轮上涨中,出现中介吃差价、“二房东囤房”以及房东见利肆意违反合同哄赶租客等行为。这方面必须以法律来进行限制和规范,保障租客权益。
实际上,租金上涨的管控在发达国家已有参照。德国通过《民法典》《租金额度规定法》《出租权利修改法案》等立法渠道,对维护承租人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并对一定期限内的最近涨幅做出限制。美国的法律还规定,房东不能随意涨房租,房租每年的升幅不能超过平均工资的增加幅度和通胀幅度;房东不能轻易毁约,更不能随意赶走房客,只要房客有正当理由,比如失业,哪怕白住三个月,也不能赶走房客;房东与房客有任何矛盾,最后得上法庭打官司,由法官判决谁是谁非;房东在更换新房客之前,必须将房屋修缮一新,由房东负责日常维修服务,等等。法律最大限度保障了租户的利益,使房客享有充分的安全感,租赁市场才能有良性的发展。
第三要打击垄断炒租。不得哄抬租金抢占房源,更不得利用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获取的资金恶性竞争抢占房源;不得以高于市场水平的租金或哄抬租金抢占房源;不得通过提高租金诱导房东提前解除租赁合同等方式抢占房源。
“房住不炒”是增加百姓获得感的关键点。治理房租乱象,需要打压炒作之风,明确租房权益,更需要保障供给,让中国1.68亿租赁人口住有所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