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针对2015年至2018年期间的外文文献(数据源自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和中文文献(数据源自CNKI期刊数据库)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对典型热门文献重点分析后得出结论。
对文献的标题和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智慧城市”热点研究方向是“物联网”“传感器”“互联网”等。报告认为,这表明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为信息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为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技术的高度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通过文本挖掘软件TDA对主题词中国家名称进行词频统计分析,文献数量大于十篇(排名前十一)的高词频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德国、巴西、澳大利亚、西班牙、英国、波兰。但研究中国“智慧城市”的论文数量远多于其他国家。在关注“中国”的230篇论文中,发文国家为中国的有175篇,发文国家为荷兰的有24篇,发文国家为英国的有18篇。说明近三年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广受国际学术界关注。
通过对主题词中城市名称进行词频统计分析,文献数量大于十篇(排名前十一)的高词频城市分别是天津、北京、上海、巴塞罗那、伦敦、深圳、香港、桑坦德、斯德哥尔摩、台湾、维也纳。中国三大直辖市“天津”“北京”“上海”排名靠前,科研文献的聚焦再次证明了中国智慧城市在国际学术界的受关注程度很高。但出乎意料的是,在课题组前期有关城市科学的研究中,排名前十的“广州”此次未上榜,“天津”超越了一直位列居前的“北京”和“上海”,这说明“天津”在“智慧城市”的研究中更多地被研究人员所关注。
对中文文献的发文城市进行统计,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武汉、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长沙、昆明、沈阳。进一步对中文文献题名中关于城市名称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分析,文献数量排名前十的高词频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红河、武汉、天津、宁波、雄安、深圳、沈阳、成都。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云南省红河州、河北省雄安新区的“智慧城市”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国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上海交大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表示,从全球范围看,智慧城市发展主要经历了以数字科技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以市政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和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人文型智慧城市三个阶段。目前中国的基本情况是,科技型智慧城市是主流,而人文型智慧城市的研究、规划与建设才处于起步阶段。
刘士林说,尽管导致现阶段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和因素很多,但其中有两个方面亟待关注和解决:一是缺乏基础理论研究,在基本内涵不确定、评价体系不健全、发展定位不明确、战略框架和路径不明确的背景下,匆匆上马的各种“规划”和“项目”,是导致“智慧城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智慧城市内部各部门和领域“不互联、不互通”等问题的根源。二是“实践与理论脱节”,智慧城市的建设者对全球智慧城市最新理论成果、技术应用、建设案例等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全面的了解,在规划和决策时主要凭借媒体上的“碎片知识”和“参观访问印象”,加大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性。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联手开展《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态势与研究热点报告(2015-2018)》的研究,以详实的数据作为基础,通过严谨的科学计量,梳理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提出发文国家和城市、受关注国家和城市等的排名,分析揭示智慧城市研究与发展中的特点与现象,为我国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研究、传播、规划、建设以及政策和战略制定提供基础性的参照借鉴。(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