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已在路上
周亮透露,本周银保监会将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到时会上报党中央、国务院。据周亮介绍,“这些措施主要是要打通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中间的肠梗阻和中梗阻,特别是要打通毛细血管的微循环”。
“前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所谓‘民营经济离场’的论调,这是极其错误的,银保监会特别要求银行保险机构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周亮表示。
所谓“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具体包括对暂时遇到困难、具有发展前景、生产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不盲目断贷、抽贷、压贷;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指导银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贷款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他特别提出,对出现股票质押平仓风险的企业,提供抵质压品的缓释风险,允许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股票质押的流动性风险。
“我们不能只顾银行、保险机构自身的效应,更多地要关注实体经济的效应。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人民群众有购买力的需求,才能转化为市场真正的潜力。”周亮强调,通过上述措施打破玻璃门和弹簧门,消除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隐形壁垒,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从监管发话后,银行就开始着手商量如何制定相关政策。但民营企业规模不一致,如何有效的扶持也是亟待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民营企业的贷款一定要建立在合规合法并且符合产业政策的原则框架下进行。一些民营企业的确存在短债长投,资金和企业发展不搭配的组合方式。商业银行有义务帮助企业去梳理负债结构。而作为民营企业,也有必要降低自身负债率,要在一定相对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再去贷款。
完善风险管控机制
除了监管不断“喊话”支持民企之外,多项利好政策也密集发布。10月22日,央行宣布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此后,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正在研究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1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不过,这也引发了业内对于加大对民企贷款力度是否会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的讨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一洋分析认为,目前民营企业的金融需求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种可能存在产业上下游整合和横向并购等战略融资需求,第二种是急需流动资金补充,第三种需要创新灵活无担保的信贷产品进行供给。由于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金融需求,因此不能断言是否会出现过度借贷或者资产质量下降。银行进行信贷服务都应该基于信贷的基本逻辑和风控标准操作,在风险与收益中寻找平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民企也存在鱼龙混杂的状态,在具体的支持中,依然是需要建立风险管控机制,鼓励优质企业获得贷款。他表示,“类似一二五”目标实际上在当前看是有阻力的,尤其是经济下行的时候,但是实际上后续还是还是有达成目标的机会的,这实际上要依赖于民营企业稳健经营和风险的不断减少。总体上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开放等政策的落实会给对民企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也会使得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多家银行发力支持民企
在监管层密集发声之后,各家也银行也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1月15日,建设银行发布《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通知》,从强化信贷政策支持、差别化信贷政策、完善经营方式等方面提出了26条举措。农业银行于11月12日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22条针对性措施。11月9日,中国银行发布了《支持民营企业二十条》。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也相继部署具体举措,提升对民营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除制定出台相关措施外,银行也纷纷发布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解决民企融资难题。例如,11月6日,工商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创设机构的3只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正式发布。交通银行担任创设机构的“18碧水源CP002联合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也已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创设备案。分析人士指出,国有银行在支持民企经济时发挥“头雁”作用,未来将会有更多银行加入这一队列,这也是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股份制银行方面,继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推出信贷业务支持民企发展之外,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光大银行也将于近日举行相关信贷产品的项目启动仪式。
严跃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民营企业承担了很多创新类的业务,对于此类业务,要给予更好的贷款机制,同时也要允许民营企业试错,不应盲目打压,这样才可以给予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宋亦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