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生产钱,我们只是人民币的搬运工”。在深圳市,诱导使用新型消费金融产品“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如“牛皮藓”似贴在市区数十万辆共享单车上,散向巷尾街头。券商中国记者经过多日调查走访发现,这背后暗藏了一个蔓延广、涉及主体复杂的地下灰色交易链条。
不久前,全国首例利用“花呗”非法套现而入刑的案件正式宣判。嫌疑人杜某4天时间内套现470万元,作案门槛之低、金额之大令人咂舌。这些披着“互联网”、“新金融”外衣的虚拟信用变现,也给监管也带来全新的挑战,一方面违规行为更加隐蔽,另一方面风险呈现交叉化趋势。相关方面能否与平台方合作对其疏堵结合,仍待观察。
当“资金掮客”瞄上共享单车
“有什么好害怕的,我一天刷十几单。”1月16日10时许,在深圳中心书城广场,记者以“套现人”身份,通过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上的“花呗、白条”套现小广告,与一位号称“无需任何抵押、套现秒到”的广告主,接上了头。据对方出示的花呗记录,同样的“当面交易”,仅仅在当日早间,就已经成交3单,金额在200元到400元之间不等。
花呗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产品,用户可获得500~50000元不等的消费授信,享有免息期,但必须依托场景或商铺消费使用。京东白条产品,和花呗的消费信贷属性类似,但只能在京东商城购物时使用。在灰色套现链条里,花呗、白条都被运作成了套利工具。
怎么做到“秒到套现”?对于券商中国记者以“套现人”身份提出的不同金额的套款需求,自称姓李的广告主(以下称李生)演示了花呗、白条甚至信用卡的不同方案和手续费率选择。
首先是花呗。在问清楚“套现人”想套额度后,李生在手机上扒拉不到半分钟,就生成了一个支付宝账号二维码;“套现人”按要求扫码后,显示出一款某款国产手机,价值7100余元,付款方式为花呗,这时,只要点击付款,立刻可用花呗支付、完成购买交易,李生就会通过现金转账将扣除10%手续费后的6390元给“套现人”。整个套现完成,“套现人”不需查收所购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