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大数据“杀熟”是老问题的新表现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03-01 我要评论

毛建国 最近,有网友自述了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据了解,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

  毛建国

  最近,有网友自述了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据了解,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还是380元。(2月28日《科技日报》)

  对于互联网和大数据,人们有着一种天然好感,想不到竟然还存在这样的“杀熟”现象。从网友反馈来看,这种情况十分普遍。比如,“我和同学打车,我们的路线和车型差不多,我要比他们贵五六块”,“衙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价格立马上涨,甚至翻倍”……真如歌中所唱,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刀能杀人也能救人,刀本身没有罪恶,问题在人不在刀,一切善恶都是人的思维和心态主导。同样,大数据本身也没有罪恶。大数据的出现与成长,一直伴随着各种怀疑和忧戚,事实也证明这一切并非空穴来风和杞人忧天。但问题不能归咎到大数据身上,不能因噎废食地遏制大数据发展。当前,更应该反思大数据发展的伦理问题。

  大数据“杀熟”是新表现,但就“杀熟”本身来说,却是老问题。在骨头深处,大数据“杀熟”与传统经济中的“杀熟”并无本质区别,体现的是一种滞后的商业文明,反映的是一种落后的商业伦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有些人来说,在爱财取财这条路上,只恨无道,哪分什么大道小道、正道邪道,能挣到钱就是正道。

  大数据“杀熟”,“杀”的是消费者,何尝不是整个行业。人们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有着一种初恋的感觉,亦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哪怕其有一些问题,也以瑕不掩瑜为由选择性忽视了。这种舆论好感,是新经济发展的最大助力。当我们感慨没有包容审慎就没有微信时,其实是整个互联网经济的常态。而现在,大数据“杀熟”的出现,看似挣了一点小钱,但长此以往,只会透支舆论信任,最终丧失的是一个行业的未来。

  有人可能想问,现在实体经济领域已经很少出现“杀熟”了,而大数据“杀熟”的出现是不是说明现在新经济领域的商业伦理尤其不堪?问题确实需要重视,但也不能说新经济在商业伦理上就尤其不堪。“杀熟”从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更多的是因为面对传统经济,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有效的约束体系,已经越来越不具备“杀熟”的空间。但新经济不同,由于大数据本身的特点还具有相当的迷惑性,而在对大数据的监管上也有不足,这在事实上提供了空间。

  面对大数据“杀熟”,理性的态度不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大数据发展是大势所趋,有利于实现与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当下更重要的,还是针对出现的问题,拿出有力有效的办法,防止大数据伤人吃人。解决这个问题,很难毕其功于一役,监管部门必须从制度上重视,真正做好抓常抓细抓长的大文章;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学会“有态度的消费”;新经济行业更应该增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别因大数据“杀熟”杀死大数据,舆论要有理性态度,大数据本身更要有清醒态度——行业发展离不开舆论支持,损人到最后必然损己。

  大数据“杀熟”不过是老问题新表现。确实需要引起重视,但也不必过分紧张,不要因此对大数据失去信心。商业伦理的塑造,商业秩序的形成,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可以预言的是,在新经济发展中,在大数据应用中,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真正的高手从来都不惧怕问题,而是见缝插针地点破问题,见招拆招地解决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8个“新”读懂新时代的中国经济之变

    8个“新”读懂新时代的中国经济之变

  • 金融业整顿序幕开启 密集罚单显“强监管”决心

    金融业整顿序幕开启 密集罚单显“强监管”决心

  • 甘肃平凉崆峒山大幅让利荐旅游 携周边地区引客来

    甘肃平凉崆峒山大幅让利荐旅游 携周边地区引客来

  • 探访“金三角”禁毒指挥部 这里缴获的毒品数量令人吃惊

    探访“金三角”禁毒指挥部 这里缴获的毒品数量令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