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课外辅导班就进差班”“课外班花掉全家一半收入”……网上诸多帖子形象地描述了校外补课现象:培训价格昂贵,家长们苦不堪言,却欲罢不能。而必须看到的还有,不少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正是来自正规学校,并且,培训机构很多知识在学校里是压根听不到的。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剑指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突出问题,让诸多家长看到了希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庞大需求推动下,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类课外收费补习教育迅速发展,因其如影随形跟在学校教学后进行“查缺补漏”,被人们称之为“影子教育”。应当看到,影子教育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内教育的不足,满足了一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要,因而得以发展壮大。
但遗憾的是,在现实利益驱使下,校外培训机构出现鱼龙混杂、恶性竞争等问题。比如,一些课外培训机构无证经营、证照不全,一些辅导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一些地方的公立名校甚至与培训机构联合办所谓的“占坑班”,对优质生“掐尖”。你追我赶的抢跑,必然对其他孩子造成压力,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补习大军”。恶性循环之下,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孩子们却叫苦不迭,很多家庭更为此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因为补习教育的前置条件是收费教育、有偿教育,经济条件困难的家庭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公平。更为严重的是,培训班“提分”的方式手段,使得一些为达成孩子“名校愿望”的父母,将培训机构视为名校“敲门砖”,影子教育的“提分”功能也就渐渐地大过它的“育人”作用。
也因此,严查校外培训机构更需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中小学校存在的“非零起点教学”行为,严厉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坚决查处个别在职中小学校教师课上不讲到校外培训机构才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
守护教育的初心,捍卫教育的公平,让“祖国的花朵”沐浴在同样灿烂的阳光下——这,应成为专项治理的终极指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