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最新部署。
“过去若干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最具力度、最为生动的内容之一,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一个突出矛盾。”对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现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如此概括。
正因如此,按照十九大部署,“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新指向。在业内专家看来,这种城镇新格局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从县域发展实际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对本刊记者表示,县域经济由于自身的辐射面有限,在发展上往往受到诸多制约。一方面,县域财力和辐射力有限,仅凭自身难以形成较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推进产业升级或是培育壮大新的产业,县域也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支撑。
“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尤需弥补县域因资源匮乏带来的发展短板。现实中,类似河北省固安县等曾经一度落后的农业地区,通过引入战略合作方共同建设产业新城的探索,为破解县域经济难题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其中,典型案例就是固安与华夏幸福共同探寻出的产业新城PPP合作模式。
采访中,相关专家表示,华夏幸福产业新城PPP模式沉淀出的运用优势资源补齐县域发展短板、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城镇综合开发新路、以产业集群引领区域转型升级等特质,为PPP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路径。这一模式的复制与推广,也将助力县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助力协调发展城镇格局的构建,进而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正是基于华夏幸福在PPP上的成功实践,十九大召开前夕,财政部将华夏幸福固安高新区产业新城列为了“砥砺奋进好故事”案例之一。
释放区域协调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确立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的建设思路。
范恒山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这一思路指引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不仅有力支撑着现代化建设,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而且有效发挥着对区域和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历程,肖金成也对本刊记者表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多个城市群。城市群对产业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不断提高,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扩大。
“未来,应着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带动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肖金成指出,应以城市群带动和支撑区域发展,促进群区耦合联动;促进产城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发展特色小镇,促进城乡融合,带动农村地区发展;促进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对进入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受访专家表示,在此过程中,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解决好这“三个1亿人”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实践中,一些地方正是由于这一机制的缺乏,只能依托于平台公司融资,产生了风险分配不合理、明股实债、政府变相兜底,以及社会资本融资杠杆倍数过高等问题,积累了隐性债务风险。
如何更好地打造区域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县域政府面临的共同问题。切合这一现实需要,华夏幸福产业新城PPP模式在基层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实践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专家们认为,在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中,华夏幸福创造性地引入了一套互利共赢机制,即除了接受严格的绩效考评、满足物有所值和财承评价等条件之外,企业只有帮助政府实现发展目标和增量财政,才能获取收益,与政府的利益高度一致。有研究人士认为,这一探索在推进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建设中都具有示范价值,也有助于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的空间。
PPP提升区域发展综合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形成城镇发展新格局的重点任务。”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这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群建设,同时要强化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完善城市群协调机制,加快城际快速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促进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华夏幸福与固安县的产业新城探索,方向与此不谋而合。正是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固安从十五年前的农业县,逐步跻身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并荣登“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首。
2002年,固安县政府与华夏幸福采用政企合作的PPP市朝运作模式,合作打造固安产业新城。十五年的坚持,拉开了固安快速发展的序幕。华夏幸福秉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系统化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升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PPP市朝运作模式,接受合作区域政府的委托,在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建设、产业发展、城市运营六大领域,为区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全流程综合解决方案。
当年,固安全县年财政收入仅1.1亿元、发展水平位列廊坊市十个县(市、区)中的后两名。而到2017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98.5亿元,增长了近100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4亿元,总量居河北省第3位。依托于经济的腾飞,固安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功能,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快速提升、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居民收入协调稳定增长。
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利用企业产业服务和城市运营方面的经验和资源,补齐了县域发展中资金、人才、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短板,为区域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新动能,有效提升了区域发展的综合价值。
与固安的合作也成为了此后华夏幸福推进产业新城的样本。华夏幸福如今已在南京溧水、浙江嘉善等12个省市的多个地方建设了产业新城,产业新城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为县域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县域发展历来为国家重视。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意见》指出,新形势下,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在《意见》部署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八项重点任务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位列首位。这一指导《意见》给已经行走在这一轨道上的企业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
在与固安以及其他地区的合作中,华夏幸福瞄准的正是产业,企业始终坚持以产业发展服务为核心,通过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先进产业集群,打造县域创新高地。华夏幸福相关负责人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PPP模式为合作区域提供的六大服务,核心是产业发展服务,而华夏幸福的产业发展能力非常突出,受到了合作区域政府的欢迎。”
从实践看,华夏幸福组建了一支4600多人的产业发展团队,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0大重点行业,为区域提供产业发展的全流程综合解决方案,促进产业链核心环节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打造先进产业集群,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截止到目前,华夏幸福为所在区域累计引入签约企业超1600家,招商引资额超4200亿元,创造新增就业岗位近7.1万个。
比如,总投资262亿元的云谷(固安)第六代AMOLED面板生产线项目在固安落户,100天实现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300天完成70万平米生产厂房建设,预计2018年全面点亮试生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河北速度”。这一代表世界先进产业水平的龙头企业带动,将推动固安形成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更好发挥固安作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