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
申万宏源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高质量发展更注重效率。在过去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下,企业重视生产而不注重市场,而现在注重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不仅计较当期效益,还考虑长远利益。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不再是最主要的目标,但也要保持一定的增速。”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看来,高速增长阶段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理想,因此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创新在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变革、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去年底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达58.8%,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总和。产业形态呈现从低级向中级、高级升级的特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和大数据与传统产业融合,供给和需求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进一步加快。
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潘向东指出,过去我国形成了以投资为核心、辅之以进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但随着投资效率的边际效应递减,出现了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原来的机制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以消费升级为代表的新经济部门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高于投资和进出口的总和。
加大改革力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在多个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包括资本市场、国有企业、财税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一鸣表示,近两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价格扭曲和市场壁垒仍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强化竞争,加快落后企业退出和优质企业成长。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宗良认为,目前企业和地方政府杠杆率仍偏高,去杠杆任务仍然艰巨。同时,在美国降税加息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降低成本存在一定难度,但只有降成本,企业的竞争力才会更强。补短板是为了弥补我国产业各方面的不足,也是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标志,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重点推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表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逻辑是确立战略布局、厘清政企关系、加快推进混改、分类设计运营机制、构建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监护和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以形成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表示,税收制度建设需把税收的目标定在如何推进经济提效增质、提高整体经济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当下税收制度改革的路线图包括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而逐步提高直接税显然就要降低间接税。迄今为止,整个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减轻企业税负,同时在增加直接税上也要有实质性举措,如个人所得税向综合所得税制改革、房地产税立法等。
对外开放新格局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宗良表示,扩大开放是全球趋势,当前全球经济回暖,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格局肯定会呈现新的形势。
潘向东指出,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仍面临核心竞争力不强、贸易结构不够平衡和合理、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贸易摩擦不断发生等问题,未来需通过贸易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他建议,进一步扩大自由贸易区试点,建立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创新对外贸易方式,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简化外资企业设立程序。
“除国家限制领域外,应更大幅度地对外资开放,同时有序地鼓励对外投资。”李慧勇表示,无序的对外投资不但造成财务投资回报率不高,也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甚至危害我国金融稳定。未来对外投资要考虑当地的国情和企业状况有序推进,真正使我国通过对外贸易扩大人民币使用,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降低商务往来交易成本。
中国金融业已具备实施更大力度开放的基础条件。潘向东指出,外资已经广泛入股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较充分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融资活动。近期我国计划进一步加大金融行业和市场的双向开放,这既符合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这一必然的发展方向,又与“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不但有利于吸引更多全球资本参与我国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和资本走向海外,拓展全球业务。
(原标题:经济提质增效 改革开放继续发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