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中汇支付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中汇支付拥有23省(市、自治区)的银行卡收单业务,支付牌照续展后,业务有效期至2023年1月。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汇支付就屡“吃”央行罚单。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中汇支付就被罚3次。具体来看,2018年2月7日,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被处以9万元罚款行政处罚;2月11日中汇电子支付安徽分公司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被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万元罚款;2月14日,中汇电子支付浙江分公司未按规定建立有关制度办法或风险管理措施、存在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规行为,被处以6万元罚款。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9月,中国银联争议处理委员会办公室给成员机构印发了关于《中汇支付差错处理提供虚假材料的通报》。该通报内容显示,中汇支付在银联交易争议处理问题事件占据较高的比例,主要问题出现在虚假商户比例较高等方面。此前,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注销中汇支付互联网支付许可,同时停止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海南、深圳、厦门、宁波、大连12个省(市、自治区)的银行卡收单业务。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中汇支付公司总部,但对方电话并未有人接听。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大龙看来,第三方支付机构频繁被罚将直接影响支付机构的央行评级,而不同评级的支付公司在余额付款功能、限额、客户身份核实方法、公开披露信息范畴等方面都有差异化的监管要求。
从去年开始,第三方支付领域开启强监管,监管罚单不断、牌照管理收紧。石大龙认为,2018年依旧会延续强监管的态势,在整治各类违法违规操作方面依旧会不遗余力,无证支付、备付金挪用、收单领域的不规范操作、反洗钱监控等方面会是持续的高压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