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次我团XX营执行XX任务,团机关工作组成员构成,我首先确定一人,刘仁弟。”团长王海洋在该团某营出发前的任务准备会上如是说。
刘仁弟二级军士长时期的工作照。
刘仁弟,1974年8月出生,1991年12月入伍,四川绵竹人,一级军士长军衔,现任中部战区空军导弹某团技术股雷达助理兼电子维修车技师。
刘仁弟作为全团唯一的一名一级军士长,“丰富”这个词已经不足以形容他所参加的大项任务经历,确切地讲,他是参加了该团换接现武器装备以来各单位所执行的历次大项任务。
他从入伍时只有高中学历的一名义务兵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该团兵器装备的技术“大拿”,是名副其实的“兵王”。技术保障力量有刘仁弟的助阵,官兵们就有了“主心骨”。这也是团领导把刘仁弟作为工作组成员第一人选的自信。
单位里,与刘仁弟同批入伍的战友中,有的通过优秀士兵保送入学现在已经成长为师团级主官,但更多的却是在铁打的营盘里陆陆续续成为了流水的兵。身为连队兵器装备主打技师的他也曾怀疑过自己这么一个空军方阵里的普通士官能否实现心中定下的目标,成为空军级技术骨干。是走还是留?他也犹豫不定过。
刘仁弟二级军士长时期的工作照。
多年后回想起那次抉择,刘仁弟说,那时的他并不知道空军级技术骨干队伍里是否可以有士官,但他认定了一个理:当兵就当一个最好的兵,学技术就要精湛到首屈一指。
他学习了15本某型兵器装备教材,参加5本权威材料修订,自考取得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学历,累计排除兵器故障千余起、临战故障百余起,修复电路板千余块,成长为空军地导装备保障权威级骨干,成为某型兵器装备的“技术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选择,也用自己的成绩为身边的战友树立了榜样——是金子就会发光。
有人问过刘仁弟从军26年来的感受,他说:“我没有很高的学历,从一名刚入伍的懵懂少年,到今天成为技术骨干,我最大的体会是——学习,不断地学习。”
时至今日,刘仁弟还清楚地记得单位接装现武器装备第一年进行实弹打靶时,一位工厂师傅对他说的话:“小伙子,凭你的工作热情和劲头,你迟早能成为单位的技术‘大拿’。”而这句话,也给了他更多奋斗的动力和信心。
刘仁弟二级军士长时期的工作照。
当时还是制导连雷达技师的他,为了尽快掌握新装备的理论和兵器操作知识,白天跟班作业,晚上加班夜读,遇到不解问题,就向部队高工和工厂专家请教,若还是不懂,就先把他们的话记下来回去自己摸索实践,等琢磨得差不多了,再进一步向他们请教。
通过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刘仁弟的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实弹打靶任务期间,无论哪台兵器出现故障,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工厂专家排故,跟专家学习实践经验。每次从阵地回来,刘仁弟的脸上、手上、衣服上全是油污,战友们有时调侃他,说他像是工厂师傅的“小跟班”。
可他知道,作为一名士官,能够成为新装备打靶的第一批主打技师,既是光荣,又有很大压力。自己基础差,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可能完成任务,取得成功。
排故能力是对一名技术骨干最综合的考量,而刘仁弟强就强在他的排故能力上。兵器装备不管是哪一台件出了问题,哪一台件的排故一线就有他的身影。
他爱学习、爱装备,也爱挑战,每排除一起兵器故障,他就对兵器的“五脏六腑”多一层的认知。他说兵器好比人的身体,线路和元器件就是兵器的筋络和穴位,要学、要懂、要维护、更要爱护,这样装备才能更好地给予我们良好战备状态的回馈。
刘仁弟二级军士长时期的工作照。
有一次,单位执行某年度大项任务,没想到刚进驻戈壁滩展开兵器就发现某个装备出现2起故障,无法担负作战值班。当时,多名团营连技术骨干经过分析和诊断,仍没有找到故障原因。
眼看着担负战备的规定时间越来越近,当时还在行军梯队最后面负责车辆把关的刘仁弟了解情况后迅速赶赴故障一线,和技术骨干们从故障现象找起,分析故障原因,倒推排查可能发生故障的每一个组合、每一块电路板、每一根细小连线。
经过2个多小时奋战,一个很小的接口板底座虚接被刘仁弟发现。经过细心焊接处理,兵器开机功能检查参数正常,部队按照规定时限顺利担负了战备。故障点越是小,越是不起眼,排查处理起来就越是有难度,越能体现出一名技术骨干的能力水平。
从单位原驻地的战备保障到大漠戈壁的实战兵场,从日常装备保养到临危受命在导弹发射前的几分钟“手术”完毕,他经手解决的故障上千起,在“大”“小”故障的解决上皆是游刃有余。
用刘仁弟的话来讲,“掌握兵器技能是为了更好地驾驭它,而驾驭好兵器的重要表现便是排故能力。”
刘仁弟二级军士长时期的工作照。
每次兵器技术鉴定或者军事训练检查,刘仁弟总是基层各营“绝不放过”的“香饽饽”,经常在检查工作组准备登车离开营区时,连队的官兵们还在拽着刘仁弟讨论兵器技术问题。刘仁弟对此也挺“烦”,但是这种“烦”却是他“自找的”,并且他还乐在其中。
他重技术保障,也重人才培养,“下一次基层,解决一波问题,培训一批骨干”,这“三个一”是他给自己每一次下基层时定的任务,他也总是会在到哪个单位前就提前与单位进行沟通,将单位兵器方面存在的故障隐患以及官兵不了解的内容进行细致备课,可以说是,带着备课内容去,带着官兵反馈回。他为保障全团兵器技术状态以及做好人才培养储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坚持下去,却需要极大的定力,更需要极大的努力。刘仁弟用26年的时间践行着“认真”二字,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