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出现一波快速贬值: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成为“先锋”,14日至26日连续9个交易日收跌,从6.3889快速下行至6.5822,至27日盘中触及6.6186,最大调整幅度已超过2200基点,跌幅约3.54%;15日起,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启动下行步伐,从6.3923快速跌至6.5950,累计下跌2027基点或3.17%。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波人民币贬值的过程中,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调整幅度明显高于中间价调整幅度。6月15日至2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从6.3962下调至6.5569,累计下调达1607基点或2.51%,跌幅小于即期汇价;不过8个交易日里,中间价有3日的调降超过340基点,且最近6日累计调低1334基点,中间价调整的速度和幅度也明显超出市场预期。
回顾2018年以来的整体走势,人民币先升后贬,1月10日至2月7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大涨4%。但自4月20日启动贬值以来,在岸汇价累计跌幅已接近5%,不仅回吐了年初的所有涨幅,到目前已累计下跌约1.2%。
6.60关口告破后,人民币汇率还有多大的下行空间?对此市场莫衷一是,但不少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仍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效支撑,当前外汇市场供求和预期基本稳定,也决定了人民币汇率无大幅贬值的风险。
美元持续走强仍是导致近期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今年4月中旬以前,美元指数始终在90下方徘徊,但受美国经济数据向好、通胀预期升温、风险偏好回落等因素影响,最近短短两个月时间里,美元指数从89.5最高反弹至95.5,区间涨幅高达6.7%。美元的快速上涨令非美货币承压,4月中旬以来,欧元兑美元大跌近6%,英镑兑美元大跌近8%,澳元兑美元也下跌逾5%。4月19日至6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幅仅1.7%,从这个角度看,近期人民币汇率确有“补跌”的空间。
平安证券宏观固收组陈骁指出,自5月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维持在97-98区间波动,剔除美元后的汇率指数从74.16升至74.95。也就是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仍处于升值通道,目前的贬值幅度可以完全由美元升值解释。
当然,近期贸易形势生变导致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中美货币政策出现一定背离,也加大了市场情绪的波动。
海通证券姜超团队称,我国5月经济数据走弱,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加码,而美联储年内还有2次加息,中美货币政策短期出现分化,中美利差逐步收窄至60BP左右,对人民币汇率也会产生向下的压力。
但换一个角度看,我国经济仍展现了较强的韧性,这对人民币汇率仍构成较强支撑。27日公布数据显示,我国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0.2%、16.5%,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仍维持高位,结合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8%来看,当前经济仍有较强的韧性。
与此同时,当前跨境资金流动形势保持基本稳定。5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194亿美元,继4月转正后顺差规模扩大;而若剔除掉估值效应,近两个月我国外汇储备同样呈现回升状态。
机构普遍认为,尽管受市场情绪影响,近期人民币汇率跌幅较大,但这一轮人民币贬值并未脱离美元指数影响,且近期贬值并没有带来资本外流压力,我国经济有韧性、外汇储备充足、汇率预期稳定,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持稳运行,后续跟随美元双向波动仍是大概率事件。
对资本市场而言,对于近期人民币贬值的关注焦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若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资本外流压力增大,会否对央行货币政策形成掣肘;二是人民币快速贬值会否导致市场预期和风险偏好逆转,增添股债市场下行压力。
尽管不少投资者开始担忧汇率可能掣肘货币政策操作,但近期美联储加息后,人民银行不仅没有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反而进一步降准释放流动性,体现了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
“央行对于汇率的合意状态应是人民币汇率有序、适度的维持‘弱势’格局。货币政策仍将以对内为主,人民币贬值压力短期难以限制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国泰君安覃汉团队称。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考虑到近期全球贸易形势下股票市场大跌,后续情形难辨,叠加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等因素,对风险资产例如股票持偏弱判断,而避险情绪的不断升温利好债市,由此维持10年期国债利率将回落到3.4%-3.6%区间的判断不变。
明明也指出,本次人民币贬值目前仍是短期波动而非长期趋势。首先,美元是短期反弹,不是趋势走强,难以突破100大关;其次,对于人民币,6.6-6.8仍是一个波动上限,触碰、甚至突破7的概率不大。
莫尼塔研究认为,倘若全球贸易局势未好转,政策态度的变化将使得人民币跟随美元的波动性加大。但考虑到美元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以及维护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要求,特别是防止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和不断加码,人民币汇率并不会大幅贬值,“破7”之说更多是危言耸听。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