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把个人融入时代 将信仰融入生命——采访郑德荣先进事迹有感

发布时间:2018-06-3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一条条学习郑德荣的横幅随风摇曳、十分醒目。最近一段时间,“学习郑德荣精神”,是这所“红色学校”的“一件大事”。事实上,通过连日来央媒的集中报道,“郑德荣”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东北师大教授的范畴,成为新时代共产党员“信仰坚定”的新鲜注脚。

  现实中,可能有人认为,谈理想太远、谈信仰太玄……但“理想”“信仰”这些崇高的语汇,在郑德荣身上,却能自然而然地品读出来。以德为荣,郑德荣人如其名。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信仰之真纯、对党之忠诚、治学之严谨、育人之用心、律己之严格、襟怀之坦荡,理解什么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越采访,越深入,越能感受到信仰的伟力。

  人们爱称呼郑德荣为“红色理论家”。其实,这不单单指郑德荣研究的对象是“红色理论”,也因其一生笃信马克思主义——他92年的人生底色就是“红色”。更重要的是,郑德荣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历史、开展教学——他的研究品格也是“红色”的。几十年来,他能有长长的、令人惊叹的学术成果清单,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信仰者的研究”。

  “崇高的志向,明确的奋斗目标,是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动力。”17年前,郑德荣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学海无涯治学有术》一文,曾这样总结治学规律。他自己,一直身体力行。

  采访中,很多人不约而同地用一个字来形容郑德荣的学问——“正”。

  “思考问题,他总是顺着想、不会呛着想,他习惯站在党的角度看问题。”有人说,他的文章,从来不是“就史论史”“故纸堆里做文章”,而是经世济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奔着问题而去,写文章、作宣讲,直截了当发声,不同谁作比较、搞论战,“在他看来,从正面把问题说清楚了,就算是为党立功了。”

  有人不明白,为什么先生为人为学显得有些“异于常人”?

  也有人叹服,为什么先生在研究方向上“一辈子没走错过路”?

  其实,这里面是有内在逻辑的。

  郑德荣一生“信马”、一心向党,这是一个世纪老人的人生经历所决定的。当过“亡国奴”,受过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也感受过“解放区明朗的天”,一个有志青年自然会作出正确的政治选择。

  而他的工作,恰好又是研究中共党史,这使得感性的认识能够逐渐上升到理性的判断——从好感到信服。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一步步地深入骨髓。

  更难能可贵的是,郑德荣坚持知行合一,“信马”就要“传马”“护马”。当现实需要理论阐述时,他从来都是“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甘做党的理论战线“一块砖”;当遇到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时,他敢于正面发声、用真理捍卫真理;教书育人过程中,他崇尚“士以弘道”,要求学生“理想一定要和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甚至,他连锻炼身体、规律生活,出发点也是“为党再多工作几年”……

  古人云,“操守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郑德荣的“真宰”。“理想、勤奋、毅力、进取”——郑德荣的八字座右铭中,理想是打头的。“本立而道生”,坚定的信仰、坚强的党性,成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

  郑德荣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他所在的东北师范大学有着浓厚的“红色基因”。1946年建校的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红色传承,星火东渐。在东北师大,有一大批郑德荣式信仰坚定、矢志奋斗的专家学者,他们都是在这片具有“红色基因”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杰出专家,始终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着重要力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邓小平同志说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还有很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攻克,还有一系列改革发展难题等待我们破解。只有像郑德荣那样,把个人融入时代、将信仰融入生命,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跑好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这一棒,不负伟大的新时代。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