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以结构性改革助推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发布时间:2018-08-16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编者按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提出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为何提出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将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今起推出“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系列评论,从支持形成最终需求、做好金融机构正向激励、发挥财政政策积极作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4个方面进行评析,敬请关注。

  实体经济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这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矛盾以及挑战。

  实体经济遭遇的困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实体经济边际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下滑,加之我国金融体系自身的体制机制问题,使得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不强激励不够,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不好。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一方面容易造成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往往会放大金融市场风险,又容易拉长资金流转链条,进而抬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缺乏资金支持,很难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高质量的供给跟不上,就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到头来影响实体经济运行效益,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经济增长动力。

  而且,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与水平,不能只是简单地让钱流入实体经济。如果简单地通过行政命令手段,让大量资金在低端无效供给领域“打转”,最终不仅帮不了实体经济,也会让金融风险陡增。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与水平,关键是要真正搞好搞活实体经济,让钱愿意进入实体的行业企业。搞好搞活实体经济,必须从供给侧发力,从产品、企业、市场、体制等层面入手,设法降低企业税负,帮助企业更高效地运行,通过解放生产力,提高总体经济效率和活力,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实体经济质量效益。

  供给与需求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要否定需求侧,也不能过度倚重供给侧而忽视需求侧。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要在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终需求,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这说明,振兴实体经济,不能只在供给侧发力,也要关照需求侧。

  当前,我国在需求侧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从投资看,我国的城镇化、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都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从消费看,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提速的阶段,居民消费加速从实物消费转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而且农村消费市场的增长空间也在加速打开。因此,在投资和消费领域推进结构性改革,以改革释放新需求,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引导供给侧的投资,也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进入健康运行状态。

  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货币政策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要引导资金更多地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带动产品创新,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质量,让实体经济真正实起来、兴起来,以更高质量的供给带动有效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