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云企业2020年将增100万家
发布时间:2018-08-2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工信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
近日,工信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下称《实施指南》),《实施指南》从实施上云路径、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撑服务等层面为推进企业上云提出了指导。《实施指南》要求在到2020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上半年,原IBM高级项目经理、现任职武汉智丽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的郭缵作为湖北省经信委调研顾问,就与多位工业互联网IT专家一起参加了湖北省经信委组织的“万企上云”需求调研,密集走访了十多家省内制造行业企业。郭缵告诉记者,对“单枪匹马”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少行业解决方案类的信息都只有在“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才能全面了解到,那时再转型恐怕为时已晚。而企业上云或将促进各类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普及应用,成为中小企业的解题良方。
多地构建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
今年2月23日,湖北经信委办公室的信息化推进科下发了《关于开展“万企上云”需求调研》的通知。调研对象为省内工业企业和云服务商。调研内容是各市州企业上云现状,工业企业云服务使用情况、云服务需求以及云服务商规模及服务能力。
在调研中郭缵发现,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已从企业自建的私有云或混合云计算平台中尝到甜头,期望利用其深刻的行业理解能力和平台资源整合能力形成“行业的云上生态圈”,为行业内或自身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服务。不少中小型企业自身已有上云的紧迫感,但缺少上云的深度认知,苦于找不到一个权威性的窗口,去全面了解行业内的上云优秀案例。郭缵介绍,民营企业如何选择合理价值的云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此类云化的解决方案是中小企业迫切想要面对面了解到的,但云服务商推广自身方案的渠道仍然有限。
在十堰5D智造谷产业园区调研中,一家制造服务业企业通过以“智能制造+物联网+智能云服务+新金融”为主线的服务模式,在郭缵看来颇具参考价值。该企业凭借过硬的设备和云计算技术支撑,满足不同制造企业的发展需求,在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基础上,推出智能设备租赁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的重资产投资。入驻的每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都在“云”上,企业在园区不仅可享受拎包入驻、即时分享的全新服务模式,还可享受云上的从产品设计、工艺优化、节拍计算到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该园区帮助入驻的中小企业‘上云’,入驻的中小企业可享受从原材料、加工设备到各种辅助设备的上下游全产业链服务。”郭缵认为,中小企业急需一个资源汇聚的“企业上云”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行业成功实施案例,打破信息不对称,在平台中让企业与云资源服务商全面充分对接,找到适合自身企业上云的路径。
8月14日,湖北省经信委发布通知,将在全省范围内组织遴选一批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能力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服务单位予以重点培育,构建湖北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
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省在今年7月就公示了该省第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单位名单,212家单位入围。广东省更是早在去年11月就公示了该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名单,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60家企业和单位入选,并推动资源池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精准对接,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企业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服务工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实施数字化改造。
按需合理选择云服务
近年来,随着全球云计算领域的活跃创新和我国云计算发展进入应用普及阶段,越来越多企业已开始采用云计算模式部署信息系统,企业上云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但企业上云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企业尤其是一些重点行业企业仍存在“不敢上、不会上”等问题,导致推进步伐偏慢、应用层次有限。另一方面,配套支撑条件有待完善,应用解决方案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企业上云效果评价等标准体系尚不完备,咨询、培训、运维服务等配套服务有待加强。
今年8月,工信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实施指南》从实施上云路径、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撑服务等层面为推进企业上云提出了指导。其明确了企业上云的整体工作部署,并提出了企业上云的工作目标。要求到2020年,力争实现企业上云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针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及不同类型信息系统,《实施指南》对适宜采用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的部署方式给出了建议。如按需合理选择云服务。《实施指南》从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应用等不同层级,列出常见云服务类型及功能特点,供企业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选择。其中,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可依托公有云平台,按需租用存储、计算、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实现个性化服务输出,加速建立现代化经营模式。
同时,强化政策保障。为更好推进企业上云工作,《实施指南》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一是鼓励各地建立多方合作推进机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政策宣贯解读,普及上云知识。二是支持建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积极探索利用保险模式对上云企业给予保障。三是鼓励开展云上“双创”,积极培育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四是制定出台企业上云效果评价标准,支持第三方机构对上云效果进行评估,引导企业深度上云,总结宣传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规模化推进。五是落实《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障上云企业信息安全。
2019年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4300亿
据相关数据统计,云计算产业保持着超过30%的年均增长率,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十二五”末期,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已达1500亿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已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去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中提到,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云计算在制造、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云计算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涌现2至3家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具有较大份额的领军企业。
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王海波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参考近期工信部密集推送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文件和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正引领着“中国智造”之路。未来五年内,我国5G关键网络技术可利用其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特点来全面支撑和服务工业的云计算平台。
不过,北京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侍乐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下首先需要解决工业数据采集问题和互联互通问题。目前来看,行业都是纵向发展,制造业需要经纬纵横的数据采集能力,才能实现实时、动态、优化,这样才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有句话说得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王海波认为,国内消费互联网早已遍地开花,工业互联网蓄势待发,企业上云势在必行,未来真的可以说无处不“云”。
近日,工信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下称《实施指南》),《实施指南》从实施上云路径、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撑服务等层面为推进企业上云提出了指导。《实施指南》要求在到2020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上半年,原IBM高级项目经理、现任职武汉智丽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的郭缵作为湖北省经信委调研顾问,就与多位工业互联网IT专家一起参加了湖北省经信委组织的“万企上云”需求调研,密集走访了十多家省内制造行业企业。郭缵告诉记者,对“单枪匹马”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少行业解决方案类的信息都只有在“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才能全面了解到,那时再转型恐怕为时已晚。而企业上云或将促进各类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普及应用,成为中小企业的解题良方。
多地构建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
今年2月23日,湖北经信委办公室的信息化推进科下发了《关于开展“万企上云”需求调研》的通知。调研对象为省内工业企业和云服务商。调研内容是各市州企业上云现状,工业企业云服务使用情况、云服务需求以及云服务商规模及服务能力。
在调研中郭缵发现,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已从企业自建的私有云或混合云计算平台中尝到甜头,期望利用其深刻的行业理解能力和平台资源整合能力形成“行业的云上生态圈”,为行业内或自身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服务。不少中小型企业自身已有上云的紧迫感,但缺少上云的深度认知,苦于找不到一个权威性的窗口,去全面了解行业内的上云优秀案例。郭缵介绍,民营企业如何选择合理价值的云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此类云化的解决方案是中小企业迫切想要面对面了解到的,但云服务商推广自身方案的渠道仍然有限。
在十堰5D智造谷产业园区调研中,一家制造服务业企业通过以“智能制造+物联网+智能云服务+新金融”为主线的服务模式,在郭缵看来颇具参考价值。该企业凭借过硬的设备和云计算技术支撑,满足不同制造企业的发展需求,在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基础上,推出智能设备租赁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的重资产投资。入驻的每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都在“云”上,企业在园区不仅可享受拎包入驻、即时分享的全新服务模式,还可享受云上的从产品设计、工艺优化、节拍计算到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该园区帮助入驻的中小企业‘上云’,入驻的中小企业可享受从原材料、加工设备到各种辅助设备的上下游全产业链服务。”郭缵认为,中小企业急需一个资源汇聚的“企业上云”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行业成功实施案例,打破信息不对称,在平台中让企业与云资源服务商全面充分对接,找到适合自身企业上云的路径。
8月14日,湖北省经信委发布通知,将在全省范围内组织遴选一批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能力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服务单位予以重点培育,构建湖北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
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省在今年7月就公示了该省第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单位名单,212家单位入围。广东省更是早在去年11月就公示了该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名单,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60家企业和单位入选,并推动资源池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精准对接,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企业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服务工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实施数字化改造。
按需合理选择云服务
近年来,随着全球云计算领域的活跃创新和我国云计算发展进入应用普及阶段,越来越多企业已开始采用云计算模式部署信息系统,企业上云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但企业上云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企业尤其是一些重点行业企业仍存在“不敢上、不会上”等问题,导致推进步伐偏慢、应用层次有限。另一方面,配套支撑条件有待完善,应用解决方案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企业上云效果评价等标准体系尚不完备,咨询、培训、运维服务等配套服务有待加强。
今年8月,工信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实施指南》从实施上云路径、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撑服务等层面为推进企业上云提出了指导。其明确了企业上云的整体工作部署,并提出了企业上云的工作目标。要求到2020年,力争实现企业上云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针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及不同类型信息系统,《实施指南》对适宜采用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的部署方式给出了建议。如按需合理选择云服务。《实施指南》从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应用等不同层级,列出常见云服务类型及功能特点,供企业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选择。其中,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可依托公有云平台,按需租用存储、计算、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实现个性化服务输出,加速建立现代化经营模式。
同时,强化政策保障。为更好推进企业上云工作,《实施指南》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一是鼓励各地建立多方合作推进机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政策宣贯解读,普及上云知识。二是支持建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积极探索利用保险模式对上云企业给予保障。三是鼓励开展云上“双创”,积极培育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四是制定出台企业上云效果评价标准,支持第三方机构对上云效果进行评估,引导企业深度上云,总结宣传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规模化推进。五是落实《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障上云企业信息安全。
2019年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4300亿
据相关数据统计,云计算产业保持着超过30%的年均增长率,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十二五”末期,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已达1500亿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已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去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中提到,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云计算在制造、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云计算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涌现2至3家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具有较大份额的领军企业。
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王海波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参考近期工信部密集推送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文件和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正引领着“中国智造”之路。未来五年内,我国5G关键网络技术可利用其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特点来全面支撑和服务工业的云计算平台。
不过,北京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侍乐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下首先需要解决工业数据采集问题和互联互通问题。目前来看,行业都是纵向发展,制造业需要经纬纵横的数据采集能力,才能实现实时、动态、优化,这样才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有句话说得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王海波认为,国内消费互联网早已遍地开花,工业互联网蓄势待发,企业上云势在必行,未来真的可以说无处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