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王庄乡小坡村:“扶贫蓝图”从纸上落实到大地上
发布时间:2017-08-1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在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该村今年的重点脱贫项目——“乡愁水业”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村民们忙碌劳作,搬砖、焊接……一个面积数百平方米的厂房雏形已现。
2017年初,小坡村被列为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集中火力脱贫攻坚。展开小坡村的“大扶贫作战蓝图”,生姜种植、核桃种植、肉鸡养殖、水业项目、有机农业观光园区……用不同颜色标注的产业地块规划一目了然。几个月时间里,小坡村23个扶贫项目顺利落实,“扶贫蓝图”正一步步从纸上落实到大地上。
古井涌出“致富泉”
在小坡村枧槽井组,有一处被砖墙围合保护起来的“工地”。站在旁边俯瞰,可以看到一条弯曲的步道直达地下六七米深的地洞,洞口再往里,就是一口水井。
“这口井曾是全村的宝,几代人靠着它维系生存。井水清澈透亮,可以直接饮用,冬季水井也不会干枯。村里通自来水后,水井基本上废弃了。”小坡村村委会主任杨传军说,近年来,为探寻致富路,村民们重新注意到了这口百年水井。
去年,小坡村特意邀请专家调研水井情况,测量水质,并分别在枯水期1月份和丰水期5月份取水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井水水质达到二类饮水水质标准,且在枯水期用三个抽水泵连续抽水24小时,水井水位线都没有变化。
水源的质和量都有了保证,小坡村谋划着盘活沉睡资源,激发发展活力。今年初,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多级联动,着手实施“乡愁水业”项目:通过先进水处理技术和全机械化生产流程,就地取材,生产来自小坡村的优质矿泉水。根据规划,项目预计投资300万元,通过吸纳上级扶贫资金、村集体企业注资以及村集体合作社成员自筹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其中扶贫资金量化为股份,分配到全村513户村民,受益群众达1510人,村民个个是“股东”,户户参与分红。
据介绍,“乡愁水业”项目水厂占地2600平方米,预计建成后,每小时产水600桶,年销售额可达600万元、实现年利润180万元。项目预计9月完工,10月投产使用。
村里来了“姜大师”
“乡愁水业”项目几公里外,600多亩土地上,成片的生姜苗长势喜人。“‘姜大师’为小坡村带来了增收希望。”王庄乡党委副书记余晋潮说。
余晋潮口中的“姜大师”,全名叫“姜大师合作社”。小坡村土地贫瘠,村民多靠种玉米生活,仅能解决基本温饱。正是在“姜大师”的带动下,小坡村发展起了生姜种植。
“突围贫困,因地制宜精挑好项目是关键。”在王庄乡政府办公室,余晋潮拿出一张小坡村“大扶贫作战蓝图”,介绍乡里的发展思路。“小坡村地处冰雹多发地带,必须选种能抗冰雹的作物,反复研究后我们决定种生姜。”
多次走访农产品(000061,股吧)物流园、了解生姜销售情况后,杨传军回到小坡村,召集全村党员开会,大家一商量,敲定了生姜种植项目。2017年4月,在多位党员的带头引领下,小坡村成立“姜大师合作社”,吸纳全村147户低收入农户参与。通过“合作社农户产业”的模式,农户提供土地,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指导等,合作社按照每亩500元的标准向农户支付土地使用费,并按每季每亩800元的标准向农户支付劳务费,无论种植销售是否盈利,合作社都支付农户的土地使用费和劳务费,销售盈利后,扣除种子、肥料等相关费用后的净利润,合作社和农户五五分成。
今年,小坡村种植生姜625亩,预估产量300万斤以上,预计年产值突破280万元。杨传军粗略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农户种植生姜每亩纯收入将比种植玉米增加3700元以上。
观光园托起新希望
“以前我们村农民种地,劳力投入大,产量却不高,要是遇上自然灾害,收入更少。”小坡村村民王德华说。
精准扶贫不仅要“输血”,而且要“造血”。今年,王庄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亿盛投农业项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计划投资8000万元,以小坡村为核心,打造一个集有机果园种植、有机蔬菜瓜果种植、有机黑毛猪养殖、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有机循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观光园。
该项目占地3000亩,目前已经完成所有土体测量工作和土地流转的初次分红。今后,将通过“公司 合作社 农户村集体”的模式,一方面,由村集体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承包所有劳务项目,解决本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村集体,集中入股公司,净收益按比例在公司、村集体和农户间分配,预计该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100余人就业。
“引进农业公司,给小坡村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理念,让农民体会到,靠土地一样能致富。”清镇市政协副主席彭存斌说。(记者 游红)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