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从上市公司中报看宏观经济走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周期股回暖

发布时间:2018-09-1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编者按:截至目前,除个别公司外,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已披露完毕。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业绩能够透视我国宏观经济的诸多方面。经济日报从今天起,推出“从上市公司中报看宏观经济走势”系列报道,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和问题,敬请关注——

  截至目前,除ST长生外,沪深两市3555家上市公司均披露了2018年半年报。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约20.81万亿元,净利润约2万亿元。上市公司业绩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深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上市公司半年业绩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判断。

  上半年,沪市上市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加11%;净利润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大盘蓝筹股仍是沪市净利润贡献的压舱石。上证50公司实现净利润0.9万亿元,同比增加14%,占沪市整体利润的56%;上证180公司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加13%。

  东兴证券分析师郑闵钢认为,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供给端产能持续收缩,同时来自地产和基建市场的需求相对旺盛。在供需紧平衡下,周期行业相关产品价格始终保持高位,周期行业盈利较好,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高景气。

  从深市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41万亿元,同比增长17.24%;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63.50亿元,同比增长16.86%。

  “宏观经济稳增长、韧性强,为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增强了信心,稳定了预期。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报业绩整体向好,也彰显出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

  数据还显示,上半年上市公司实体行业企业增速高于金融行业,实体企业现金流有所改善,彰显出宏观层面实体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

  上半年,沪市实体行业企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净利润约0.6万亿元,同比增长25%;金融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净利润约0.9万亿元,同比增长7%。实体行业企业净利润增速远高于金融行业企业。实体行业对沪市公司整体净利润贡献占比也有所提高,达到41%,较去年同期增加4个百分点,说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初见成效。

  深市实体企业现金流有所改善。上半年实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121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96亿元明显改善。但是,在流动性偏紧的宏观环境下,资金成本有所上升,剔除金融业和房地产后,平均财务费用为3767.41万元,同比增长18.69%;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67%,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结构调整正处于攻坚期,上市公司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繁重迫切。

  “部分公司生产经营出现比较大困难,需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及时有效实现转型升级。”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外部因素错综复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中美经贸摩擦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一些公司生产经营遇到了一定困难。数据显示,沪市上半年共有149家公司亏损,占比与去年持平,其中多数经营净现金流为负,经营质量有待改善。在实体类公司中,剔除建筑业、房地产、公用事业等传统高负债类行业,有98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70%。

  不过,这类公司数量不多,其营业收入、净利润占沪市公司整体规模比例也较低,但其经营情况也反映了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产业升级困难、技术创新不足、环保约束成本增加等。

  总体上看,需继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扶优限劣,支持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积极引入优质资产,努力改善经营。同时,对于长期不专注主业、丧失经营能力,甚至采取不当市值管理的公司,要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改善市场生态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温济聪)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