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成国内第四大服务行业 未来机遇与挑战将并存
发布时间:2018-09-19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本报记者 刘洋
暑假虽已结束,但随着中秋小长假及十一假期的来临,医美整形机构正迎来全年最繁忙的一个月。
华泰证券的研报指出,中国医美市场的存量需求正在快速崛起,2015 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速在12.3%至39.1%之间,而2020 年行业规模较2014年的增幅将在100.4%至625.1%之间。
《2017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超40%,总量超1000万例,增速是全球6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医美第二大国。预计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将突破万亿元。整形美容业也成为居房地产、汽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服务行业。
虽然增速迅猛,但医美行业在“野蛮增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一直备受诟病,成为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行业的迅速扩容,医美行业的未来必然渗透到全民生活的多个方面,因而其发展方向也受到了多方关注。
医美整形概念迅速日常化
在北京市学院路上的一家医美整形机构里,专门招待客户的引导员忙碌地穿梭在曲折的走廊里,两个休息室中,除了女性顾客以外,偶然也能看到一两位青年男性顾客。
“7月和8月每个月都有八九百的客流量,而9月份更可以达到1000多人。”这家医美整形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学生进行暑期整形,带动了夏季的人流量,而9月凉爽的天气与两个假期又非常利于恢复,因此引发了都市白领们的火爆消费。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医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是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医美行业,注射及激光疗法等微整形术的非手术类项目,由于见效快、风险小、效果可逆,已经成了医疗美容中的主流方式。“上午注射、下午上班”的微整形模式,大大提升了大众的接受程度。以去年为例,国内选择通过医疗美容改善容貌的人比2016年同比增加了42%。而医美行业的繁荣更造就了仅是北京一地,正式注册的整形美容医院就超过1000家,产值上千亿元。
在娱乐、化妆护肤及美容咨询等行业的共同发展下,医疗美容的概念已经迅速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医美机构的彼此竞争及个人收入的持续提高,使得曾经昂贵的医美项目和医美产品的价格逐渐下调,消费者人数扩大后,社会上对于医美行业的接受度也显著提高。在关于明星美容整形的娱乐资讯包围下,医美概念已经迅速日常化,成为了街头巷尾中常被提及的话题。
“我孙子哪都好,就是鼻梁低,影响财运,到了18岁就得给他垫鼻子。”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对王大爷来说,为小孙子规划整形并没有什么不妥。“明星做整形的多了,我家孙子长大了,这点小手术就不算什么了。”王大爷说。
而据业内人士预测,对于看着韩剧、从青少年时期即开始接受医美信息的80后家长来说,待其子女在随后几年进入成年期以后,他们与子女两代人都会成为医美消费的代际增量。在自身通过医美延缓衰老的同时,也会对子女的求美心态持开放或支持的心态,从而使未来万亿级别医美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速。
多方“分食”医美市场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美容与整形分会会长徐军教授曾指出,虽然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长期以来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造成整个行业发展颇受干扰。
据统计,医美操作中,90% 的事故是由非正规机构、非专业医生、非 CFDA 认证的产品所导致。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朋友圈医美师”却屡见不鲜,根据央视此前的调查发现,大多数这些所谓的医美师不过是进行过几天的短暂培训,更有甚者,其行业资格都是通过自己注册的组织颁发以蒙骗消费者。通过比正规医疗机构低得多的价格,“朋友圈医美师”在医美黑市中购入肉毒素、玻尿酸或超声刀和热玛吉器械,由于消费者缺乏辨认真伪的能力,导致医美市场中充斥着假药、水货和山寨设备,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7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正规的整形机构约9500家,90%以上是民营机构,其中项目齐全、全国连锁的大型机构却为数不多。据搜狐《数字之道》统计,门店数超过5家的9个大型连锁整形机构中,7家是纯正的莆田制造。
一次理发之后,以享受月福利的名义,北京市民卞女士被引导到位于该美容美发机构的二楼,在做面部按摩的同时,店内工作人员便开始对其推销该机构与广州某机构合作的美塑美护、基因养生项目。被“独创科技重返青春”的概念打动后,考虑到该店从属于全国闻名的大型连锁美容美发机构,卞女士随即交纳了2万多元进行“皮肤浅导”,一段时间过后,又为“皮肤深导”的项目费交纳了3万多元。
“做完以后面部肿胀,当天感觉像发烧一样,朋友看了说我做的就是注射填充。”根据卞女士的反馈,记者联系到该店负责人,对于美容美发机构并无医美资格的问题,该店负责人却称其合作的操作人员也仅仅是一个月才来店里一次,而其注射的暨肽活源也并非医美范畴。
实际上,为了分得医美“一杯羹”,很多美容美发机构都会当“托儿”,为医美机构拉客,双方合伙制造天价、瓜分暴利。而这种不符合规范的经营模式,业内称之为“渠道经营”。从美容美发美甲店到网红微商,只要能拉人,都可以成为渠道商,向医美医院输送客源,这些医院即被称为“渠道医院”。而卞女士显然就是所谓的“渠道客人”。
现有商业模式需转型升级
自医美行业在国内发展以来,“医美需谨慎,应优先考虑公立正规医院”就成为了行业与消费者的共识。可以说,在传统医疗市场中,大型公立医院占绝对优势,职务、职称高的医生通常是医治患者的最佳选择。但是,在医美市场中,医生的临床表现却不见得与其发表论文或资历正相关,反之,符合流行审美趋向并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的青年医生,往往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过去我们的宣传、销售这一块都是外包出去的,自从2013年不让承包以后,我们的营业额就大幅下降了。”北京一家军区医院的咨询医师告诉记者,目前医美行业的运营非常依靠宣传,这也导致即便在对公立医院的信任度超过民营医院的情况下,民营医院的营业额增长仍远大于公立医院。
不过,根据记者对公立医美整形机构消费者的调查,也有为数不少的消费者指出,公立医院的医生在术前的咨询过程中更倾向于“替消费者拿主意”且“态度不好不亲切”,“手术时偏保守术后效果不够满意”等现象也频频出现。
更有一位做过下巴手术的消费者对记者说,他在术后发现自己的下巴被一家三甲公立医院的首席专家做歪了。而他在向医院追讨责任时发现,该医院也没有针对医生的问责机制,对待手术问题只能草草应付了事,令他不得不失望而归。
“民营美容医院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主要源于其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设备更新快、美容产品替代快、服务意识强的优势,民营机构还可以倒逼公立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增强服务意识。不过,手段灵活的营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也是造成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的重要原因,有延误患者治疗或错误治疗的风险。”北京新星靓医疗美容脂肪雕塑中心院长张立彬表示,目前全国在卫生部门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有 10000 余家,而经过逐级正规训练、达到卫生部要求的整形外科医生不足 3000 人,相对于国内庞大的需求,医生数目远远不够。
“医疗美容本质上是一个以医生为核心的行业,如何帮助医生建立具有差异化的个人品牌并让用户信任,是提升医美行业现状的关键问题。”他提出,在未来的医美行业发展中,不论公立还是民营机构都应凭借医生某专项领域的特长获取市场。
张立彬认为:“更重要的是,细化分工后,医生的技术特长要呼应时代的需求,通过钻研审美风尚的变化,医生要把握消费者特点,融合手工艺者式的定制化服务,祛除当下对于医美造就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的指责,为求美者创造更加有利的适应空间,就是为医美行业构建更好的从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