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报 > 正文

上市公司再掀“离职潮”与“回购潮”,股市已到最艰难时刻?

发布时间:2018-10-13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摘要:本周,全球股市集体重挫,A股更是再现千股跌停,沪指跌穿“熔断底”,创业板指失守1300点,A股的再一次大跌,将爆仓风险再度推到了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面前。就在市场信心严重匮乏的当下,又传出上市公司董事长扎堆离职,这背后的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本周,全球股市集体重挫,A股更是再现千股跌停,沪指跌穿“熔断底”,创业板指失守1300点,A股的再一次大跌,将爆仓风险再度推到了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面前。就在市场信心严重匮乏的当下,又传出上市公司董事长扎堆离职,这背后的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用wind检索“辞职董事长”


  上市股市董事长扎堆辞职

  上市公司董事长作为企业掌舵人,其职务的变动必然挑动投资者的神经。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共有375家上市公司的385位董事长公告离职。从离职时间来看,受年底离职潮影响,今年1月呈现较多董事长离职的情况。此后在2月农历新年之后,董事长离职呈逐渐上升之势,在六七月达到最高。据所披露的公告,从辞职原因上看,“工作调整”“个人原因”成为董事长们辞职的主打原因。

  有意思的是,工作调整原因导致职位变动主要集中在国企领域,如亚通股份、福建水泥、广晟有色、吉林高速等公司董事长均以此而辞职。而民营企业董事长辞职则主打“个人原因”牌,如莲花健康、冠福股份、华铁股份等。

  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董事长是出于特殊原因不得不离开,比如争权失败、失联甚至身陷囹圄等。

  以上市公司董事长为代表的高管离职潮并非今年所独有,事实上,自2015年股灾以来,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及资本市场管理的强化,高管离职潮已渐成常态。其中,2017年全年共有473家上市公司的485位董事长离职,董事会与高管发生变更的次数超过1万人。今年刚刚进入四季度,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超8000名董事高管离任。

  据中泰证券统计,在房地产、建筑装饰行业,超40%的上市公司高管与董事离任人数超过去年。此外,公用事业、休闲服务行业也变化较大,离任人数占比分别为16%、26%。

  在今年董事长变更的样本中,民营企业的占比达到40%。在高管与董事离任人数高于去年的样本中,民营企业占据60%;尤其在市值小于50亿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接近70%。

  高管频换上市公司“地雷”多

  伴随着董监高“大换血”,不少上市公司现金流不佳和财务杠杆上升的等问题也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

  中泰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在高管与董事离任人数高于去年的样本中,经营现金流净额较一季度恶化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到40%,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到50%;资产负债率较一季度恶化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到70%,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接近40%。

  与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辞职相对应的是,随着四季度迎来限售解禁高峰,企业套现的动力也将有所上升。今年12月,中小企业板将迎来全年解禁最高峰,主板也将迎来全年解禁规模次高峰。

  而频频发生人员变更的上市公司往往面临业绩回落的压力。数据显示,在高管与董事离任人数高于去年的样本中,约一半上市公司的中报业绩增速出现回落,亏损占比达到37%。

  至于人员更换是否会带来公司绩效的好转和股价的提振,还是取决于新任管理人员的能力。如果新上任人员能改善公司业绩,将对股价发生促进作用,否则股价可能进一步探底。

  按现行规则,上市公司的董监高从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的一年时间内以及离职后的半年时间内,不能够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由此一来,即使上市公司董监高离职,也需要等待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抛售股票,但届时买卖股票的自由度也会大大提升,不受到太多的约束与限制。

  上市公司董事长在这个节骨眼上“离职潮”,不得不说,置股民于不顾。但市场上同时也有一批上市公司为提振市场信心在掀起了“回购潮”。

  多家上市公司逆势回购股份

  面对市场的非理性下跌,一批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出手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多家公司的股东发出增持承诺,6家公司紧急召开董事会推出股份回购计划,前期已推出回购方案的多家公司则直接出手“买买买”。据统计,仅10月11日,累计18家上市公司宣布了增持、回购计划,还有一些前期已推出回购预案的公司出手买入股票。

  部分推出股份回购计划上市公司

  2018年以来A股股票回购家数、金额均创新高。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显示,年初至今,上市公司已经发布998个回购预案,除股权激励等被动回购外,普通回购预案达357个。从回购的力度上看,已经实施完成的普通回购金额总额高达646亿元。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高管通过实际行动,用“真金白银”重塑市场信心,促进股价稳定。

  随着资本市场严监管的“正本清源”,上市公司也必然要接受大浪淘沙。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