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全球大协作:城市联盟背后的开放思维

发布时间:2018-10-3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市长对话环节,9市市长共同探讨工业城市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市长对话环节,9市市长共同探讨工业城市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蒋晓敏 罗湛贤 欧阳少伟 熊程 摄影/戴嘉信)打开世界地图,将中德工业城市联盟41座成员城市进行连线,一道道中德城市交往的新纬线清晰可见:德国,从北部的汉堡、地理中心的哥根廷市,再到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和巴符州;中国,从东部沿海城市,到西南工业重镇,再到西北老牌工业大市,都是联盟的一员。

  既有中国制造业基地,也有德国科教高地和最大港口,从贸易合作到创新协作,从经济到社会民生服务全方位,这个由佛山牵头发起,中德两国重要工业城市共同建立的国际合作平台,已经从两年前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中德合作的燎原之势。

  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城市层面,而城市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城市联盟为平台,中德城市拉开了全球协作合作的大幕。而对中国工业城市而言,通过对标高质量发展的德国样本,无疑更能准确把握自己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和差距,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市长对话环节,9市市长共同探讨工业城市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员增至41个,佛山将以此打造中德地方合作的样板平台。图为本届“互联网+”博览会上的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展区。

  越洋对话

  中德市长的课题与求索

  前段时间,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专门带队到德国路德维希港进行友好访问,与该市市长尤塔·史塔鲁克相谈甚欢,一见如故。礼尚往来,为了这次联盟的会议和对话,尤塔特意跨越7000多公里,提前几天飞到佛山。“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地区层面能够相互认识,交换我们的经验,寻求合作的项目。”

  路德维希港是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员。两年前,联盟刚成立的时候只有18座城市,如今已增至41座城市。各个城市的市长合影时要站成满满三排,涵盖了中德两国各经济片区的重点工业城市,既有人口密集的制造业基地,也有通达四海的港口重镇。

  “各个城市的市长面临的问题有很多是相近的,我们如果能够在一起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哥廷根市市长罗尔夫-乔格·科勒这句话,道出了这次参会的中德市长们的共同心声。

  对于中方城市而言,在从规模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阶段,除了需要借助德国先进制造技术和职业教育体系助推自身的产业升级,还可借鉴学习德国200多年工业发展所积累的城市转型以及绿色发展经验。

  柳州市副市长李辉坦言,迈向高质量发展,柳州面临着教育、科研等方面后劲不足的问题。“佛山、茂名的经验给我们启发,也希望向德国的伙伴城市和国内的伙伴城市学习,提升教育、科研的短板。”

  对于德方而言,一些传统的工业城市在工业4.0的时代也迎来全新挑战,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互联网、新能源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令其惊叹。

  “我们的城市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发展的边界,现在必须要淘汰旧的企业,也要为未来新的发展做一个重新的规划。将来10年、20年,希望有一些新型产业到我们那里安家落户。”尤塔坦言,未来将学习中国的经验,希望将城市的燃油大巴车换成电动大巴车,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时与佛山构建中小企业合作的机制。

  作为本次中德大对话的组织者,也是联盟的牵头发起城市以及秘书处的所在地,佛山架起了中德市长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的桥梁和通道。

  朱伟表示,将继续与各成员城市一起努力,共同营造开放、创新、平等、协商的联盟发展环境,务实促进中德各领域之间的对接交流,力争把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真正打造成为中德地方合作的样板平台。

  对德合作

  抱团闯世界的佛山探索

  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课题,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正成为成员城市间共同的目标,这对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围绕“质量”做深、做实,优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顺德区委副书记、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秘书长刘怡介绍,过去两年,扎根佛山,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秘书处在完善制度、形成机制、构建网络、营造氛围、推动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服务推动近50个中德合作案例。

  41个城市、逾346个项目、1400家企业数据信息……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营,这是服务联盟城市及其园区、企业和其他各类机构的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该平台集综合信息库、城市信息库及项目信息库为一体,其中城市信息库协助联盟城市动态管理并展示城市信息,涵盖产业分布、园区简介、当地政策等;项目信息库则涵盖中德双方共同拥有的优势产业,如电子电器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针对企业跨国投融资、合作、采购及招聘等需求,打通线上线下服务。

  作为城市联盟牵头发起者,近年来佛山在推动中德地方合作上率先探索,一批成功案例在佛山涌现,如今有近30家德国企业和项目陆续进驻中德工业服务区。

  比如美的收购库卡公司实现强强联合、佛山机器人学院和弗劳恩霍夫协会开展战略合作、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引进汉诺威展览公司进行专业运营;为推动中德中小企业由贸易合作向技术研发深度合作,在佛山市顺德区,今年以来陆续举办了多场2018佛山(顺德)企业国际经营能力提升专题活动,进一步开拓企业国际视野;目前,佛山还计划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共建一所高水平理工大学,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产业等领域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从佛山出发,在西南500公里的广西柳州市,一个10平方公里的中德(柳州)工业园区正在兴建;在西北2000公里的甘肃省兰州市,兰州至汉堡的中欧班列已经开通,每天两班次,让中德两国间的货物在亚欧大陆桥上顺畅流动。10月24日,柳州、兰州均加入了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的“朋友圈”中,与佛山共同携手,抱团闯世界。

  “联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京代表处执行首席代表封兴良注意到,两年多来联盟城市在相互之间频繁互访,互相参加对方的展会,通过各种各样信息的交流,不但促进了双方经济的交流,还促进了双方的投资。

  第五次来到佛山的前民主德国总理洛塔尔·德梅齐埃博士见证了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的成长壮大。“新展馆、新交通、新面貌,每一次来到佛山都会有新的变化”。德梅齐埃认为,中德国家层面的合作都是落实到地区来执行的,双方合作共赢的愿景一致,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日渐增大的影响力就是对联盟话语权最好的注释。

  互利共赢

  量与质牵手开启新未来

  每3艘进出汉堡港的大型集装箱货轮就有一艘来自或驶往中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汉堡峰会是中国与欧洲相遇的时刻;550多家中国企业在汉堡设立办事处或进行投资……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后的第一次发言,汉堡市经济促进局国际招商部总监马兴汉这样开门见山地细数汉堡与中国的深厚缘分。

  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也是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这里有300多条航线和世界各主要港口联系,因此也被誉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作为德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汉堡的加入无疑为联盟增加了沉甸甸的分量,也意味着成员城市将获得进入欧洲市场的便利通道。

  “联盟很有活力,佛山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城市,是汉堡很好的合作对象。”马兴汉说,汉堡不仅可以协助联盟城市企业进入欧洲市场,还可以利用新能源、生命科学等新兴行业密集的优势,和中国企业进行各种合作。

  事实上,以联盟为平台,双方的信任一旦建立,基于量与质互补的迫切需求,会不断碰撞出合作火花,也能推动越来越多的产业项目在中德落地。如柳州市柳工(000528,股吧)集团欧维姆公司与德国DSI公司成立风电预应力产品制造合资公司;中车株洲电机公司与德国Senvion公司在兆瓦级风力发电机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马鞍山和德国摩利纳轨道系统有限公司共建中欧交通产业园等等。

  作为中国工业经济强区,杭州萧山区在与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开展了长达一年的交流接洽后,递交了“入盟申请”。在萧山区副区长方炜看来,萧山追求的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产业,必须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交流中有所作为,因此希望借助中德工业城市联盟这一优质平台加强和各成员城市在技术、市场和资本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实现各联盟城市的协作发展。

  探索中德职教合作新机制也是联盟成员的共识。“茂名是职业培训发展比较充分的地级市,但我们希望跟德国学习更多,通过中德合作为茂名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茂名市副市长崔剑说。

  “德国双轨制培养出来的产业工人,确实在欧洲范围是比较领先的。所以我们也希望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参加我们的职业培训,这方面我们将有很广阔的合作空间。”尤塔对此进行了热切的回应。

  目前联盟已经成立职业教育合作专委会,一方面引进德国职业教育展项目落地,组织培训,另一方面组织会员参加汉诺威工业展,并强化大数据分析,推动专委会内部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发布中德职业教育现状和需求报告。

  佛山则在开始一次大品牌、大企业带动,逐步覆盖各产业、社会各领域的对德合作新探索。一方面,抢抓德国著名品牌企业入驻的契机和示范效应,鼓励本土企业和德国合作,德国正成为佛山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站点。另一方面,借力大项目引进和德企生态圈的打造,以点带面,吸引更多德国著名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和教育、卫生、文体等服务性机构落户,推动形成中德地方全面合作示范区。

  未来,随着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的不断壮大,中德城市在广泛联结中加强经济与社会、文化互动,不断激发创新力量,推动合作提质升级和实现互利共赢,也将向世界表明,只有开放、包容、合作才能带来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展区亮相“互联网+”博览会

  首次引入7家德国企业参展

  10月24日至27日,在第四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上,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展区备受关注。除了全面展示联盟成员城市整体形象以及联盟取得的成果,展区还首次引进7家德国高科技行业企业参展。

  这7家德国企业来自垂直系统技术、营销资讯、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它们不少是首次来到佛山甚至中国。此次参展,一些企业还得到了当地城市的补贴。

  比如,AMT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是电镀表面处理系统的领先公司;德国电视二台(ZDF)数字媒体制作有限公司隶属于德国最大的电视台;Bromkamp公司为奔驰、博世等制造业顶级企业提供自动化方案;Empolis是德国领先的数据管理公司……

  “蒂施勒在参观我们公司后,热情地建议我们来佛山参展。”Bromkamp公司来自德国博特罗普市,公司总经理克劳斯口中的蒂施勒,正是博特罗普的市长。在同期举行的联盟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蒂施勒表示,希望有更多机会向中国分享该市的转型发展经验。

  “虽然我们的规模比不上西门子这样的行业巨头,但是我们的能力毫不逊色,而且更加灵活高效。”克劳斯表示,Bromkamp公司为奔驰的一种发动机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帮助后者实现了更高产能和更快资金周转。他希望通过此次博览会进入中国市场,也希望通过对中国客户的服务,让中国企业的产品更好地进入德国市场。

  “以前我只知道中国有很多东西要向德国学习,现在我发现中国也有不少地方值得德国借鉴。”在代表ZDF数字媒体制作有限公司参展的同时,克里斯多夫·科勒喜欢到各个展区“闲逛”。他表示,公司在中国还没有业务,此次借助联盟的平台参展,主要是希望对中国市场有初步了解。

  Empolis公司总经理兼CTO安德亚则有备而来。他收到联盟的参展邀请后,特意下载注册了微信,并把微信二维码和他的中文名印在了名片上。展会结束,他的微信里已经添加了30多个好友。“我还要把微信一直用下去,与在中国认识的伙伴们保持交流。”安德亚说。

  纵深

  聚焦高质量发展 中德城市如何进行转型?

  德国“煤都”如何打造转型发展的环保样本?德国学术之都如何将科研资源“兑现”培育新兴产业?中国西南工业重镇如何从“酸雨之都”蜕变成“紫荆花城”?近日,围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中德工业城市的市长们分享交流了各自的转型经验。

  博特罗普是位于德国北威州的一座小城,历史上长年以煤炭为支柱产业。上世纪80年代起,博特罗普毅然向环境科技和机械制造转型,成就了德国资源依赖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创新样本。

  “我们重建了城市工业区,着重更新建筑群的能源效率。同时城市本身就是创新试验场,节能环保产业迅猛发展。”博特罗普市市长蒂施勒介绍,今年博特罗普将关闭最后的煤矿,结束长达160年的挖煤历史。

  哥廷根市被称为德国的学术心脏,曾在哥廷根生活工作过的近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创造了“哥廷根诺贝尔奖奇迹”。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毗邻的,是众多测量技术、激光技术、实验室技术、医学、生命科学以及光学等领域的国际知名公司。

  “在工业研究里,科学和产业相互之间不应该有界限。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做到比较好的高质量发展。”哥廷根市市长罗尔夫-乔格·科勒介绍,哥廷根的工业受益于科学研究,比如哥廷根约26%的研究人员都在做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从而带动了哥廷根高端医疗器械,如显微镜等行业的发展。

  科勒还表示,生态和经济不是矛盾而是互通的关系。只有经济和生态同步发展,才能吸引创新人才进驻。

  “工业的发展曾使柳州大气遭到严重污染,上世纪末柳州是全国最大的"酸雨之都"。”李辉说,因为酸雨影响,停在路边的自行车、房屋窗户的防盗网很容易生锈。

  经历惨痛教训后柳州开始反思。10多年来,柳州不断调整城市工业布局,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生产线被关、停、并、转;投入40多亿元建成11座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有效改善柳江水质;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和污染防治能力……如今的柳州恢复了昔日的碧水蓝天、青山绿地,还在满城花开之时被称为“紫荆花城”。

  浙江则解锁经济综合评价体系,不以规模定标准,而以“亩均论英雄”,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的领域集中,杭州市萧山区副区长方炜说,该区不再简单地以经济总量计算效益,而是要算好亩均投资、亩均产出等精细账,倒逼企业提高效率,加快转型升级。

  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表示,佛山市将主动学习借鉴德国先进经验和做法,特别是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其他成员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越来越多来自德国乃至全球的企业和项目在佛山扎根发展提供贴心服务和政策支持。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