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 但在实际操作中是难以实现的
发布时间:2018-12-2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王剑的角度(ID:wangjianzj0579)
特麻辣粉(TMLF)
12月19日晚,央行宣布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argeted 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TMLF)。主要内容为:
(一)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可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资金可使用三年,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目前为3.15%。其他没有提到的属性(比如要不要抵押品),可能就是参照MLF执行。
我们来理一下这一条内容:
(1)TMLF的操作对象是大行、国股行和大型城商行(其他中小银行在后一条内容里),利率比MLF低15BP,期限为一年(可申请两次续做,实际可达三年)。
(2)申请TMLF的条件,是“符合宏观审慎要求、资本较为充足、资产质量健康、获得央行资金后具备进一步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潜力”,前面几点容易衡量,可最后一点,啥叫“具备潜力”?可能需要银行在申请时向监管层陈述未来支持实体的可行计划。但考虑到央行目前正在全力支持,所以这一评判标准预计不会苛刻,甚至可能极为宽松,来申请的基本都能给。
(3)金额由央行根据银行支持实体(特别是小微、民企)的情况,并结合银行需求来确定。大行资金成本低,一般不太会需要TMLF,预计存款不佳的部分国股行会有需求。
综上,应该是想投放小微、民企的,负债成本又显著高于TMLF的银行,会有较大积极性申请。负债成本很低的大行,或者确实不定位于小微、民企的银行,可能兴趣不大。
(二)根据中小金融机构使用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
整体上看,这是央行落实此前的一系列支持小微、民企融资的政策的内容之一。央行此前提出“三支箭”的政策组合,其一便是“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凡是中小银行有客户、还能贷出去,只是因为存款不够或是存贷比太高,缺乏资金导致贷不出去的,人民银行都以再贷款、再贴现的形式支持这些银行。”因此,此次TMLF也是在进一步落实这支箭。
换言之,只要你能做小微、民企贷款,做多少都行,央行源源不断地给你提供便宜的弹药。
02本质上是一种奖励
货币政策如何实现定向化,跟小微企业融资一样,是全世界的难题。显然,我们正在用一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另一个世界性难题。
定向降准、定向MLF等政策工具,并不是说央行定向给银行提供这些资金去做特定的事,因为这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是难以实现的。银行是个巨大的资金池,资金统收统支。定向工具,更大意义上,是对某些任务完成得比较好的银行的一种额外奖励,让他们获得更低成本的负债,从而可以实现:
(1)把利益让给企业:如果银行愿意把负债成本的降幅全部让渡给企业,那么相应调低企业贷款利率,企业就能拿到更低成本的资金,缓解“融资贵”。
(2)把利益让给风险:如果银行不愿意完全让渡,而是保持企业贷款利率不变,但是自己的资金成本下降了,那么“贷款利率-资金成本”的部分就更高了,再扣掉业务成本、合理利润(假设也不变),那么利率中的“风险溢价”部分就更大了,从而可以覆盖更高风险的客户群体(客群下沉),扩大放贷的服务面。这有利于缓解“融资难”,是领导最希望看到的效果。
上面这些分析,是基于一个恒定的公式: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业务成本+风险溢价+合理利润
上面两种情形,体现到银行报表上,是业务规模扩大,但息差可能变化不大,银行扩大收入。
(3)如果银行觉得自己完成任务已经非常完美了,暂时不需要调整,那么获得的低成本负债会直接贡献利润,息差上升。当然,领导不希望你这样做。
还要考虑到,TMLF作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一级操作,能实质性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和货币市场利率(基础货币的二级市场利率),再进一步减轻某些银行拉存款的压力,从而对存款利率也起到控制的作用。
因此,TMLF间接也能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货币市场利率、存款利率的效果(至少缓解其上升)。
03小微难题难在哪
TMLF显然是对实体(尤其是小微、民企)融资是有一定作用的,是央行有效的定向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但是,货币政策并不是万能的,我们还有很多别的工作要做。
我们先回到前面央行对第一支箭的那句表述:
“凡是中小银行有客户、还能贷出去,只是因为存款不够或是存贷比太高,缺乏资金导致贷不出去的,人民银行都以再贷款、再贴现的形式支持这些银行。”
我们已简化这一表述,即“只要你能做小微、民企贷款,做多少都行,央行源源不断地给你提供便宜的弹药。”
再简化一点,央行相当于是说了句:“钱不是问题。”
可是,问题就来了,有时候,还真不是钱的问题。央行只负责提供资金,但不负责承担风险,也不负责教大家怎么做小微。
我不得不坦率地讲,解决小微、民营融资难问题,最关键的点,并不是资金成本,也不是有没有资金,而是银行能不能做、会不会做。如果银行不会、不擅长做小微,那么即使遍地的小微想贷款,他们也不会申请更多的TMLF去做。这一情景,欧洲出现过,欧洲央行白给钱(TLTRO)也没有什么银行要。
小微信贷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业务体系、考核体系、人才体系,跟传统对公业务截然不同(参见我们前期报告《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深度:原理、模式与实例》)。国内目前大部分大中型银行(也就是此次TMLF对象)并不完全具备这一体系。在未具备这一体系的情况下,要么尝试其他创新方法(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参与),要么慢慢引进这套体系,但速度不会太快。如果在没完全建立健全体系的情况下,贸然冲量,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以前有银行尝过苦果)。
所以,小微信贷需求一直是旺盛的,但是银行要首先掌握科学的方法去放贷,才能有效地服务这些需求。否则,小微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而建立科学的体系和方法,可能是眼下银行支持小微最紧要的事。有些事,不是钱的问题,是能力问题。
特麻辣粉(TMLF)
12月19日晚,央行宣布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argeted 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TMLF)。主要内容为:
(一)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可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资金可使用三年,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目前为3.15%。其他没有提到的属性(比如要不要抵押品),可能就是参照MLF执行。
我们来理一下这一条内容:
(1)TMLF的操作对象是大行、国股行和大型城商行(其他中小银行在后一条内容里),利率比MLF低15BP,期限为一年(可申请两次续做,实际可达三年)。
(2)申请TMLF的条件,是“符合宏观审慎要求、资本较为充足、资产质量健康、获得央行资金后具备进一步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潜力”,前面几点容易衡量,可最后一点,啥叫“具备潜力”?可能需要银行在申请时向监管层陈述未来支持实体的可行计划。但考虑到央行目前正在全力支持,所以这一评判标准预计不会苛刻,甚至可能极为宽松,来申请的基本都能给。
(3)金额由央行根据银行支持实体(特别是小微、民企)的情况,并结合银行需求来确定。大行资金成本低,一般不太会需要TMLF,预计存款不佳的部分国股行会有需求。
综上,应该是想投放小微、民企的,负债成本又显著高于TMLF的银行,会有较大积极性申请。负债成本很低的大行,或者确实不定位于小微、民企的银行,可能兴趣不大。
(二)根据中小金融机构使用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
整体上看,这是央行落实此前的一系列支持小微、民企融资的政策的内容之一。央行此前提出“三支箭”的政策组合,其一便是“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凡是中小银行有客户、还能贷出去,只是因为存款不够或是存贷比太高,缺乏资金导致贷不出去的,人民银行都以再贷款、再贴现的形式支持这些银行。”因此,此次TMLF也是在进一步落实这支箭。
换言之,只要你能做小微、民企贷款,做多少都行,央行源源不断地给你提供便宜的弹药。
02本质上是一种奖励
货币政策如何实现定向化,跟小微企业融资一样,是全世界的难题。显然,我们正在用一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另一个世界性难题。
定向降准、定向MLF等政策工具,并不是说央行定向给银行提供这些资金去做特定的事,因为这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是难以实现的。银行是个巨大的资金池,资金统收统支。定向工具,更大意义上,是对某些任务完成得比较好的银行的一种额外奖励,让他们获得更低成本的负债,从而可以实现:
(1)把利益让给企业:如果银行愿意把负债成本的降幅全部让渡给企业,那么相应调低企业贷款利率,企业就能拿到更低成本的资金,缓解“融资贵”。
(2)把利益让给风险:如果银行不愿意完全让渡,而是保持企业贷款利率不变,但是自己的资金成本下降了,那么“贷款利率-资金成本”的部分就更高了,再扣掉业务成本、合理利润(假设也不变),那么利率中的“风险溢价”部分就更大了,从而可以覆盖更高风险的客户群体(客群下沉),扩大放贷的服务面。这有利于缓解“融资难”,是领导最希望看到的效果。
上面这些分析,是基于一个恒定的公式: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业务成本+风险溢价+合理利润
上面两种情形,体现到银行报表上,是业务规模扩大,但息差可能变化不大,银行扩大收入。
(3)如果银行觉得自己完成任务已经非常完美了,暂时不需要调整,那么获得的低成本负债会直接贡献利润,息差上升。当然,领导不希望你这样做。
还要考虑到,TMLF作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一级操作,能实质性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和货币市场利率(基础货币的二级市场利率),再进一步减轻某些银行拉存款的压力,从而对存款利率也起到控制的作用。
因此,TMLF间接也能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货币市场利率、存款利率的效果(至少缓解其上升)。
03小微难题难在哪
TMLF显然是对实体(尤其是小微、民企)融资是有一定作用的,是央行有效的定向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但是,货币政策并不是万能的,我们还有很多别的工作要做。
我们先回到前面央行对第一支箭的那句表述:
“凡是中小银行有客户、还能贷出去,只是因为存款不够或是存贷比太高,缺乏资金导致贷不出去的,人民银行都以再贷款、再贴现的形式支持这些银行。”
我们已简化这一表述,即“只要你能做小微、民企贷款,做多少都行,央行源源不断地给你提供便宜的弹药。”
再简化一点,央行相当于是说了句:“钱不是问题。”
可是,问题就来了,有时候,还真不是钱的问题。央行只负责提供资金,但不负责承担风险,也不负责教大家怎么做小微。
我不得不坦率地讲,解决小微、民营融资难问题,最关键的点,并不是资金成本,也不是有没有资金,而是银行能不能做、会不会做。如果银行不会、不擅长做小微,那么即使遍地的小微想贷款,他们也不会申请更多的TMLF去做。这一情景,欧洲出现过,欧洲央行白给钱(TLTRO)也没有什么银行要。
小微信贷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业务体系、考核体系、人才体系,跟传统对公业务截然不同(参见我们前期报告《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深度:原理、模式与实例》)。国内目前大部分大中型银行(也就是此次TMLF对象)并不完全具备这一体系。在未具备这一体系的情况下,要么尝试其他创新方法(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参与),要么慢慢引进这套体系,但速度不会太快。如果在没完全建立健全体系的情况下,贸然冲量,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以前有银行尝过苦果)。
所以,小微信贷需求一直是旺盛的,但是银行要首先掌握科学的方法去放贷,才能有效地服务这些需求。否则,小微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而建立科学的体系和方法,可能是眼下银行支持小微最紧要的事。有些事,不是钱的问题,是能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