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广州京东白条套现鼓励经济刺激花呗套现提现款利息和增值税等

发布时间:2018-12-2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全国火电过半亏损,成长中的碳市场会否令其雪上加霜?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来源:澎湃新闻

  尽管今年以来国内电力消费回暖,但煤价高位游走两年有余,火电企业仍然深陷亏损泥沼,五大发电集团2018年火电板块的亏损面预计将超过50%。作为利用市场化手段来推动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之一,全国碳市场从电力行业率先启动,碳市场带来的额外成本是否会对火电行业盈利产生冲击、令其雪上加霜?

  在12月20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能源基金会、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的“新环境下的国家碳市场:回顾与展望”媒体研讨会上,来自发电端、电网侧和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士对此展开讨论。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总法律顾问钟青认为,从碳市场发展角度来说,短期内不会对火电行业经营构成特别大的影响,未完全市场化的煤价、电价仍是火电业绩的主导因素;但中长期来看,碳市场会对火电行业发展产生根本性、变革性的影响。

  全国碳市场对发电行业短期内影响有限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简称碳市场,在该体系下,政府对一个或者多个行业的碳排放设定总量控制,即该行业允许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最大总量水平,并在控排企业(纳入交易体系行业中的企业)中分配可交易的碳排放配额。控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减排成本来买卖碳排放配额,从而以最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碳市场的目的,是全社会以最低经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也就是说,基于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的方式,通过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售配额的方式来降低减排成本,再经由市场机制的调节,最终实现全社会减排成本降低。

  中国对碳市场的探索从地方试点起步。2013年到2014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两省五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启动运行。截至2017年11月,各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超过46亿元人民币。

  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经国务院同意,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分为基础建设期(2018年)、模拟运行期(2019年)和深化完善期(2020年后)三个阶段。2018年开始向发电企业发放配额,2019年发电企业需要就2018年实际排放清缴配额。

  电力行业是排碳大户。为了研判碳市场交易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影响,早在试点阶段,五大发电集团便成立了旗下碳资产管理部门或公司。由于全国市场启动以来尚未下发配额,政策上仍有不明朗之处。对大多数电力企业来说,碳市场短期内对其企业经营的影响有限。

  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年底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将超过35%。计划和市场双轨并行是中国电力市场的重要特征,且将在较长之间内继续维持。钟青称,上述短期内无法完全市场化的电价,加上煤炭价格,对火电企业的影响要比碳市场的影响大得多。但如果火电企业在碳市场履约的成本到了和煤炭成本不相上下的程度,或是碳市场成本无法完全传导至电价,火电企业便会两头承压。“举个欧盟的例子,如果碳价在20欧元/吨左右,也就是150元?民币,差不多占到原料料成本20%左右,那就是一个比较?的影响。”

  全国市场的设计细节,将决定该机制对发电行业释放的影响力。钟青认为,若全国碳市场配额的分配仍然与试点地区分配松紧程度类似,那么对火电企业来说短期内影响不大。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马莉也表示,碳市场对发电行业的影响取决于碳市场的配额包括整个碳市场的设计初衷,“碳市场本身是一个设计出来的市场,如果真的需要能源低碳转型跃上更高台阶,碳市场成本占到发电成本的20%乃至50%的时候,这个影响就非常大了。”

  在碳市场机制影响下,发电行业内部低效落后的机组将承担更大的碳约束压力。这既有利于同一发电集团内部排放水平低的机组多发,也有利于促进所有发电机组进行节能环保改造降低能耗与碳排。

  打破“九龙治水”亟需顶层设计

  在当天研讨会上,据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履约处副处长王铁介绍,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在市场体系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和监测计划、市场启动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其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条例草案已经形成,并已经过多轮修改,正在和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加快推进条例的出台进程。同时,结合有关部门、试点省市和相关专家各方面意见,研究制定了包括碳市场管理办法,企业碳排放管理办法,核查机构管理办法等条例配套制度的相关方案。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在深入开展调研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发布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指南,组织开展发电行业配额试算工作,梳理确定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地方试点的实施情况和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从启动这个体系到实现交易还需要一个历程。”王铁说道。

  究其本质,碳市场是将一个行业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方式之一。国内与碳市场诉求和目的类似的工具还有用能权、可再生能源强制配额和绿证交易制度等。各种交易机制之间存在重复建设、尚未达到协同治理的问题。有相关统计显示,中国的节能减排政策多达上千个,政策与政策之间有可能产生双激励效应,有可能是反向效应,不乏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打架”。

  研讨会上有多位专家呼吁,要改变节能减排领域“九龙治水”的现状,必须有顶层设计使各个政策相互衔接,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需要进行跨行业的协调。

  钟青对此提出了一种解决思路:从国家自主贡献角度,或是中国最终签署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的角度而言,会产生一个有约束力的总量?标,可以根据GDP的增长制定每一年的碳排放总量,并在顶层设计下确定碳市场、绿证、用能权交易等各类政策的贡献度。这样既能解决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又能为每项政策设计的关键参数提供依据,也节约了市场参与主体在应对不同政策时所需付出的额外成本。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全面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和可再生能源政策,备受全球瞩目。

  如何评判一项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是否行之有效?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总裁邹骥认为,从碳市场功能出发,可以从五个方面评判碳市场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分别是:碳价的预期是不是足以提供有效的减排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的刺激;对投资是不是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市场监管是不是完备,市场秩序是不是井然;市场的规模和资金流量;市场关联与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