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克拉玛依唤醒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8-12-2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克拉玛依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双轮驱动,发展方式从单一转向多元,突破了“发展只能依赖资源”的观念束缚。如今,石油之外,克拉玛依正在唤醒新能量,不断递出新名片。
从黑色经济到绿色产业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然而,冬日里走进这座油城,城市面貌并不单调,一幅生态画卷映入眼帘。初冬的古海湿地,成群的白鹭正栖息、觅食。古海湿地曾是克拉玛依市污水和建筑垃圾的汇集地。2012年,该市引入经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再生水“蓄水植绿”,新疆油田公司还封堵了区域内的51口油井。经过治理,古海湿地成为“城市之肺”,并成为阻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道屏障。
建在戈壁滩上的克拉玛依因油而生,开发建设之初就是“一张白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铺展绿色。进入新世纪以来,克拉玛依坚持实施造林减排,目前绿化面积达14.8万亩,种植树木4800万株,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趋势,各项绿化指标在新疆领先。目前,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3.05%,基本形成一条河、一片湿地、四片森林、六个湖泊的生态系统。
绿色生态催生绿色产业。从工业原料林到绿化生态林、减排碳汇林,再到现在的林海公园,阻断市区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牵手的10余万亩新疆杨、俄罗斯杨等树种,像一堵坚固的绿色城墙守护着克拉玛依。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克拉玛依城市景区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该市依托现有的优质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实施旅游资源全域共建、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营销全域推进、旅游整治全域覆盖,构筑地质地貌旅游、石油工业旅游、城市休闲旅游三大支撑,着力打造“荒野之旅、时尚之都”旅游品牌。
从开采石油到开采数据
“许多人不知道,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曾与克拉玛依‘结缘’。”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李云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一些热播的影视剧,都曾在戈壁油城“渲染”,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
以优质增量调结构、促转型,是克拉玛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该市从开采石油到开采数据,将云计算产业作为重要突破口。克拉玛依发展这项产业有诸多优势:一是云计算产业耗电高,本地电力充足,可以将“瓦特”转换成“比特”;二是土地资源优势,大片戈壁滩上难以种庄稼,但可以“种”出云计算产业硕果;三是气候条件适宜,克拉玛依冬季时间较长,可降低电子设备、机房等冷却成本。
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产业集群,已先后有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新疆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新疆)数据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建成并相继投用,设计规模2万个机柜,目前已建成9000个,数据中心规模和能力位居西北前列,并具备了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提供云服务的能力。
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的“渲染”产业,是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的发展新亮点。落户在产业园的中国移动新疆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建立了影视动漫渲染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影视动漫渲染基地。李云说,上海塑想、苏州蓝海彤翔等渲染企业落户园区,目前已有5000台服务器满负荷运行。
金丝玉、紫砂等产业也是克拉玛依市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方向。依托金丝玉资源,培育形成了近800家经营店构成的金丝玉产业链。依托堪与宜兴紫砂媲美的优质紫砂原矿,大力发展克拉玛依紫砂产业,建设了紫砂馆,已开发出紫砂壶等六大系列产品。
从围油建城到临水而居
过去的克拉玛依,石油开采到哪里,人们就居住到哪里。如今,克拉玛依河像一条玉带,将城区装扮得分外灵动;金龙湖、凤栖湖、红山湖、玛依湖、艾里克湖等水清湖阔,让因油而生的克拉玛依因水而美,实现了从围油建城到临水而居的转变。
为确保水环境洁净,该市制定出台了《克拉玛依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饮用水源地、黑臭水体、工业集聚区等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不断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截至目前,所有地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2013年以来,克拉玛依还启动实施“蓝天工程”,去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87.4%。
在推进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医疗、教育、养老服务不断改善。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更加宜居宜业。统计表明,去年全市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85个,实际到位资金202.7亿元,同比增长126.2%。
近年来,一些科技型企业、科研单位将目光投向克拉玛依,寻求合作。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中试基地是克拉玛依市联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筹建的,双方将依托中试基地,促进当地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向高价值产业链延伸,打造洁净能源新技术研发、产业转移孵化及人才多元互动平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