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中国与东盟探索金融合作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9-03-23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今年是落实中国—东盟“2030愿景”开局之年,此次论坛为域内各攸关方启动了一个交流互鉴的新平台。通过思想碰撞,相互启示,增进理解,中国与东盟能够共同探索找到通向更加开放、包容、稳定、繁荣的东亚的金融合作新路径。

  日前,首届“中国—东盟关系雅加达论坛——东亚金融合作”在雅加达举行。中国驻东盟大使黄溪连表示,该论坛立足中国—东盟关系,面向东亚,放眼亚太,“我们希望通过深入交流为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集思广益,通过凝聚共识为推动东亚层面联手应对共同的风险挑战出谋划策,通过思想碰撞为推进亚太合作理念联通和创新提供助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过去10年、亚洲金融危机也已过去20年,这两次危机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亚洲和世界。东亚地区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危机的考验,之所以能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东盟和中日韩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应对危机而诞生的10+3合作机制更功不可没。其中,财金合作是10+3起步最早、成果最实的领域,各方共同打造了清迈倡议多边化、宏观经济研究所等品牌项目,机制化、组织化、常态化建设则日趋成熟。然而,国际格局正处于大动荡、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导致国际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大、地区金融风险叠加。

  在此情况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程度却仍相对较低,10+3合作领域中的低垂果实已所剩不多。例如,东盟之间内部贸易流量约30%,较欧盟的70%仍有较大空间;又如,东亚人民虽积累了高额存款,但80%净存款均用于区域外国家的投资。因此,深化10+3财金合作更具紧迫性,需进一步探索和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包括提升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可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本币出资问题;强化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的经济监测能力,强化区域金融风险预防与救助体系问题;用好区域信用担保与投资基金,推进本币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等,这些都是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完善区域金融合作体系面临的重要课题。

  过去几十年,中国与东盟国家携手追梦,共同成长。近年来,双方加强战略沟通,共建“一带一路”。双方山水相连、历史绵延、人文相通、发展互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扎实的合作基础,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特别是随着去年11月份《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发表,中国—东盟关系已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这也为东亚合作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动力。不过,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认为,东亚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与其经济地位尚不对称,主要原因之一是域内各国间联合行动和协调机制仍不充分,“在这方面,欧洲一体化的丰富经验值得借鉴。正是一个紧密联合的欧洲,才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金融平衡”。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此次论坛向东盟、东亚各国提议:共同推进东亚金融合作务实升级,即在业已形成的合作框架基础上向更加务实的方向和领域推进,从而打造东亚金融合作升级版。一是积极推动构建区域金融稳定网;二是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三是强化区域金融风险预防与救助;四是积极支持在亚洲债券市场和清迈倡议多边化基础上建立东亚货币基金,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与会代表还形成了共识,即区域金融合作是各国政府机构、政府间金融合作组织以及非政府合作组织等多元主体相互协调的过程,区域国际非政府金融合作组织凭借其广泛的包容性与灵活性,通过市场力量“自下而上”的协调,这对政府间金融合作组织是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东盟秘书处秘书长林玉辉认为,东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区域合作蓬勃开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国际合作的高地,“此次论坛有助东盟及其伙伴国加强团结、凝聚共识,更好发挥东亚增长发动机和变局稳定器作用,以东亚合作引领世界发展”。

  今年是落实中国—东盟“2030愿景”开局之年,此次论坛则为域内各攸关方启动了一个交流互鉴的新平台。通过思想碰撞,相互启示,增进理解,相信中国与东盟能够共同探索找到通向更加开放、包容、稳定、繁荣的东亚的金融合作新路径。(经济日报驻雅加达记者 田 原)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