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热点揭晓:如何把京东白条额度套出来,白条到底怎么套现出来
发布时间:2021-10-24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2018年的6月,尚在大学志愿填报阶段的毛海涛阅读了吴军《浪潮之巅》,书中描述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让毛海涛对计算机技术有了格外的憧憬。于是,他在填报志愿时顺理成章地选择了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回想起2018年刚入校时,只身一人从黑龙江大庆来到成电报道的毛海涛,对编程的理解还停留在暑假预习的C语言慕课上,“相比周围同学,我接触计算机较少,当时还是用两个食指敲键盘,被室友戏称为‘二指禅’。”
毛海涛在星辰工作室参与完成的第一个项目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专业的热爱。在大一上学期,他就加入了星辰工作室,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星辰工作室这是一个开放且友好的家庭,有很多校内外项目需求对接,对志在本科毕业就直接就业的同学十分有帮助,”毛海涛在这里学会了制作网页。
“在星辰完成的前端项目,让我意识到自己可能不适合做web技术,前端也已不是我现在努力的方向。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段‘worth trying’的旅程,真正的把我拉进了专业技术的世界,并且让我在大学有了第一次试错的经历。”回想起在星辰工作室的一幕幕,毛海涛如是说。
大一下学期时,毛海涛开始接触专业课。在杨波老师的《深度学习导论》课程中,讲到了作为机器学习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深度学习被引入机器学习使其更接近于最初的目标——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在语音和图像识别方面的高度前瞻性让毛海涛获益匪浅,并成为了他梦的开始,“在杨波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立志将深度学习作为未来的学习方向。还记得当时用MATLAB手写了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还乐此不疲的用自己i5内核的笔记本跑Lenet手写数字识别,跑10轮要20分钟,”毛海涛说,“谁能想到我就这么坚持并一直做了下去了呢?”
初窥门径:进入实验室,得遇引路人
大二上学期,毛海涛加入了学院人工智能与系统实验室,开始了在数据挖掘领域的科研之旅。“刚看到论文的时候,感觉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英文。当时对科研一窍不通的我,看一篇简简单单的论文需要五六天的时间,后来通过多写博客、做ppt给老师同学分享、多听他人的建议,读文章也不是个那么难的问题了。”毛海涛分享了他第一次看论文的感受。
大二下学期,遭遇疫情,宅家上网课的毛海涛让他的科研慢慢沉淀下来,他仔细地学习了林轩田教授的关于深度学习的网课,夯实了自己的数理基础。期间,他也尝试独立完成论文,但最后都选择了放弃。
幸运的是,这期间,他结识了学长郑雨嘉,“学长可以说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吧,就像我的兄长一样,在科研方面给了我好多建议。他永远对科研充满激情,不管什么时候科研受挫,他永远以饱满的热情扑在科研工作上,这对我的影响很大。”
毛海涛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左五)
大三上学期,毛海涛加入了学院的焦糖工作室:“焦糖对我来说就像家,来到这就像回到了家人的怀抱”。根据学院的培养要求,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工作室张晓艺学长的推荐下,他成功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前往北京中关村开启了自己的实习之旅。
毛海涛(中)和朋友覃立波、刘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毛海涛在首席研究主管韩石、首席研究员付强、研究员杜仑等3位老师的共同指导下,从事关于神经网络的基础研究,具体方向是“神经网络的初始化策略”和“正则项设计”。
“这些领域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平时在训练模型时,不可避免的使用这些方法,但又很少去注意其原理,好奇心驱使着我对这一方向进行探究”。在对“神经网络初始化策略”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毛海涛前前后后尝试了不下数十种方案,一轮轮向老师们汇报、讨论、修改。思考神经网络的本质的过程枯燥且艰辛,但毛海涛却乐在其中。
毛海涛和科研指导老师在一起(从左至右 杜仑韩石付强)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那段日子,他每天早晨七点起床上班,反复的进行实验,不断修改论文直到凌晨。他打趣道:“在中关村‘闭关’的那段日子,每天就在公司空调房早出晚归,都没有意识到外面气温的变化,因此我比一般人要晚入夏,大家都开始穿短袖了,我却还穿着夹克。” 实习期间,毛海涛的室友覃立波是哈工大一名优秀的博士生,每次晚上回去的学术讨论交流让他知道读博的苦和乐,也更坚定了他读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