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报 > 正文

今日热门新闻调查微信分付怎么提现出来微信分付如何提现出来

发布时间:2021-11-01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2020年疫情突发期间,中国每个社区门口的物业保安都会手持测温枪,对来人发出凌厉之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你干什么?”于是,举国哗然,哈哈!这正是直击人类灵魂的终极哲学问题啊。

公元前7世纪,在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修建的德尔斐神庙门口的石柱铭刻着两句话,第一句是:“认识你自己”。(另一句:“凡事勿过度”)

这句箴言来自一个更为古老的故事——有人问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何事最难为?”泰勒斯的回答正是这五个字:“认识你自己。”

约略同时,中国的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后来,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过:“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至于认识一个儿童,则恐怕比认识一个人,认识自己更要困难,即使亲妈也不会轻而易举。

美国影片《换子疑云》——单亲妈妈克里斯蒂娜的儿子不见了。直到5个月后,警方突然告知帮她找到了儿子,但克里斯蒂娜一眼就看出那个男孩不是自己的儿子,但小男孩却坚称是她儿子,警长也竭力劝说是离开儿子太久,认不出来了。克里斯蒂娜说:“我怎么会不认识我的孩子?”随即,报纸到处是母子重逢的消息。但克里斯蒂娜根据身高、阴茎包皮和牙医及老师的判断,认定这孩子一定不是她的。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妈妈是不可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就像克里斯蒂娜一样,妈妈往往是根据身高、包皮、牙齿和习惯等来判断的。如果我们说的是孩子的天性,天赋,个性,兴趣以及其他心理特征,那妈妈还能保证一定认识吗?

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并不认识自己的孩子,就像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真正认识自己一样。

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早教科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在她的不朽的早教经典《发现孩子》一书中写道:“历史上所有的哲学和道德思想,几乎都是以成人为中心的,而与儿童有关的各种社会问题却都被忽视了。没有人会想到,儿童其实是不同于成人的独立的个体,儿童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情感,没有人关心儿童作为完整生命所具有的内在需要。总之,没有人真正地了解儿童。”

之所以“没有人真正地了解儿童”,是因为儿童身上激发自己成长的能量是内在的,确切地说,是隐藏着的,这个包藏在儿童肉体内的心灵力量,就是蒙台梭利的研究所发现的——人的“精神胚胎”。蒙台梭利认为,人的成长过程是非常缓慢的,而且,“这个发展过程,不是在进行批量的复制或克隆,而是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人。到目前为止,人的内在发展仍是一个我们无法探知的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找到天资与兴趣的契合点,这是发现儿童天赋的孔孟之道。

历来的研究充分表明,儿童在精神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赋。而发现一个人的天赋,是认识一个人的最先、最关键的一步,这对于了解你到底是谁?你究竟能干什么?至关重要。进而,我们可以说,最先发现自身天赋的,是儿童自己。只有他自己发现了,我们(家长和教师)才能发现。

自然生物的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与生态条件,然而人类的生长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人的内心,其中就包括开发我们自身独特的天赋。而发现并培养它们的最佳方法就是确保儿童作为个体的成长和自我的实现。

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两条小鱼顺流而下,途中遇到了一条逆流而上的大鱼。大鱼说:“啊,孩子们。今天的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礼貌地冲着大鱼一笑,继续向前游。过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问另一条小鱼:“什么是水呀?”那条小鱼已经视水为无物,浑然不觉自己就在其中。

全球著名教育家肯·罗宾逊写过两本关于天赋的书。在《发现天赋的15个训练方法》中他写道:“人的天赋就是这般让你浑然不觉,然而,在你做某件事情时却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人发自内心地做自己。”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美国首位(1970)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 萨缪尔森说过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个早熟的少年,我总是很擅长逻辑推理和那些智商测试的难题。所以。与其经济学是最适合我的,倒不如说我是为经济学而生的。我的经验之谈在于,儿时在玩乐中如果有所发现,绝不要低估它们的重要性,因为这极有可能将平庸者变成真正的勇士。”

萨缪尔森的这个经验,显然更适合家长们去吸取。

任何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天赋和激情所在,而教育(学校和家庭)往往对此无能为力,并且还经常适得其反。

20世纪60年代,英国利物浦的城郊有一所利物浦学院。其中有个学生叫保罗 麦卡特尼。他在学院的大多数时间是蒙混,回家以后也不是在学习,而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听摇滚和学吉他。对麦卡特尼来说,这个选择非常聪明,尤其是他在利物浦另一个区的游园会上遇到了约翰 列侬,最终决定与另外两个人组建一个乐队,这就是后来创造了历史的“甲壳虫乐队”。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

然而,作为“披头士”之一的麦卡特尼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有音乐天赋。甚至他想要加入利物浦大教堂唱诗班的申请也被拒绝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拒绝了麦卡特尼的唱诗班,最终翻唱了他的两张经典专辑。

不是只有麦卡特尼一个人的天赋在学校里被忽视了。美国的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也曾遭到了学校合唱团的拒绝。

这种表现在教育上的局限可能因为(1)我们常常将自身的各个部分割裂开来,而不明白人作为有机整体的联系奥秘。(2)我们通常认为生命的进化是线性的,年龄增长,能力下降,机会错过,永不再来,而不理解人不断变化更新的随机潜能。(3)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非凡的想象力、智力、知觉,直觉、灵性、身体和感官意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运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有些部分根本没有使用过,因此被自己更被别人忽略了。

当下,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都一样的功利与焦虑,他们(1)只关注某些类型的知识能力,却忽视比这些技能更重要的,很多不同的人类智慧。(2)他们所实施的教育科目的层次结构,顶部是数学和语言技能,中间是人文学科,艺术在最底端。事实上,孩子基本没有多少可以简单地涂涂画画的时间。(3)他们越来越看重并依赖特定类型的测评。所有孩子都面临着在范围狭窄的标准化考试中得分必须越来越高的巨大压力。

在这种不断升级的功利与焦虑之下,谁还会去刻意发觉和发掘儿童精彩纷呈的天赋呢?

人越是功利与焦虑,就越可能忽视人内在心灵的存在。而实际上,对于有些思想家和哲学家来说,心灵远远不只是意味着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化学反应。在许多的宗教信仰中,心灵都不是生物学的副产品,而是超越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某种更伟大能量的一部分。2011年评选的世界百位灵性导师中名列首位的埃克哈特· 托利在对很多灵性传统的研究中发现,我们所说的“意识”或“自我”,只是自己非常小的一部分,心灵也只是神圣力量的一部分。为了找到“自我”,我们必须平息意识和自我的欲望:如果人类知觉中存在一种深刻的悟性,即某种意义上的即视(直觉),万事万物就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深刻地自爱。而在这之前,大多数人都只能看到外在形式,不知道内在本质。这只是因为他们未能了解自己的存在,而只是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去定义自己。

托利所谓的这种超验的体验是很多信仰的核心。不管你是否相信它,忠于自己的心灵都是发现天赋的一部分,也是深刻了解你的孩子的一种灵机。

如果,家长可以自诩“我怎么会不认识我的孩子”,那就从深层的生理与心理的特征开始认识孩子吧。他的耳朵灵?还是眼睛尖?还是鼻子敏感?孩子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但他乐此不疲的是什么?面对什么事他总能提出问题?而哪些技巧他可以无师自通,不学会?……

我们不妨利用奥地利天才哲学家魏宁格在描述天才的某些特征时的说法:“大多数人都具备这种或那种本领或感觉,但它们的发展却并不平衡。有的人通晓一切鸟类,能最精确地分辨出小鸟的各种叫声;而有的人则钟爱植物,从儿时起就对植物学怀着浓厚兴趣。有的人热衷研究地球上的各种层状岩石,对天空几乎毫无兴趣;而有的人则最迷恋繁星密布的寒冷太空。有的人厌恶高山,却痴迷于永不停息的海洋;而有的人则像尼采那样,从惊涛排浪中找不到任何快乐,却无比渴望安宁的丘峦。每一个人,无论头脑多么简单,天性中总会有某个方面,他对那个方面格外热衷执著,他在那个方面的机能也特别敏锐。”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