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改革·印记——听现场讲述:高考从单一制走向多元化

发布时间:2017-10-04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清华大学1977级自动化系学生韩景阳与室友在宿舍内学习(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供图)
改革·印记——听现场讲述:高考从单一制走向多元化
清华大学1977级自动化系学生韩景阳与室友在宿舍内学习(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供图)

  1977年10月,当韩景阳第一次从广播中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她无比激动。

  “虽然之前同学有议论可能会恢复考试,但是直到亲耳听到广播,才敢相信是真的。”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在接受中国网

  高考的恢复,改变了当时中国数以万计的青年命运,韩景阳因此与清华结缘,走上另一种人生。

  1977年的高考故事:招收27万人570万人报考

  1952年,新中国实行高考制度,1966年,高考制度被取消,高校停止招生工作。1977年10月21日,教育部决定开始恢复高考。

  1955年,韩景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商业机械研究所试验厂上班,成为一名普通钳工,一干就是三年。当得知恢复高考后,韩景阳第一时间为自己报名考试。

  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创始人李风也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1970年,没能继续上高中的李风被分配到清华大学当“青工”,年少的李风对看书几近痴迷,他曾让分配到图书馆的青工帮他偷偷借书,每天晚上,他大量地阅读历史、哲学、文学等方向的书籍,期待着有一天能够重返课堂。

  1977年的高考,招收27.3万名学生,却有570万人报考,年龄横跨13岁到30余岁。半年以后,1978年的夏天,依然有590万人报考。

  “那时候可没有各类辅导书,我们只能找出课本自行学习。”韩景阳说。

  备考时的韩景阳只能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功课,“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同学们纷纷找到了各自的中学老师,希望他们能做一些考前辅导”。

  韩景阳的高中在北京八中就读,一次她的政治老师义务为考生们讲授考前复习内容,她提前了20分钟来到学校,走到教室门口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平时只能容纳四十来人的教室,竟然挤满了近百名学生,有的同学甚至直接把窗户打开,站在教室外听课。

  “同学们当时经常互相分享老师的辅导信息,哪里有老师开讲,大家就到哪里去。”韩景阳说。

  而李风备考期间更加“拼命”,临近考试前一个月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到凌晨两三点,从未间断过。

  李风还时常会约着自己的朋友聚在一起学习,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当时觉得能考大学就像做梦一样,所以必须尽全力考到最好,牢牢把握住机会。”李风说。

  在选择填报志愿时,韩景阳坚持报考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当时就是觉得电子技术比较尖端,我们国家真的需要发展,总想着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国家变得更好一些。”韩景阳说。

  李风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全国竞争强度无出其右的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与企业管理专业。“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国家的命运”成为了他的座右铭。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