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代表和相关领域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推动历史性变革 收获历史性成就
发布时间:2017-10-2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一个世界最大政党,引领最大发展中国家,擘画未来,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
一份关键时期的纲领性文献,寄托民族梦想,字字千钧,牵动13亿人的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开幕时作的报告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与会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要以报告精神为指导,奋发图强,共同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河君:
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列席党的十九大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扩大内需、调结构转方式的巨大压力,面临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破解发展问题,需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培育一批像高铁、水电一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优势产业。
李河君说,正是得益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我国太阳能、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取得了高速发展,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以薄膜太阳能为例,在国家倡导发展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薄膜太阳能涉及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6个领域。近年来,以汉能为代表的国内薄膜太阳能企业通过实施“并购全球核心技术—消化吸收、整合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创新驱动战略,拥有了全球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技术,也带动了整个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升级。
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李河君表示,总书记的报告振奋人心,为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广电总局局长朱建纲:
不断彰显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站位之高、谋划之远,前所未有,听后倍感振奋,这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充满了信心,也深感责任重大。”湖南省广电总局局长朱建纲代表高兴地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判断,文化事业的发展正是顺应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近5年来,湖南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成了覆盖全省122个县市区的4万个农家书屋;田间地头沉寂多年的“大喇叭”又响了起来,而且升级成了高清音质;借助直播卫星,边远山区也能看上高清电视;农村电影每年放映60多万场次。
“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切实增强了百姓的文化获得感。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摸清百姓的具体文化需求,构建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朱建纲代表说。
朱建纲代表认为,文化自信与国力强盛息息相关。国力的强盛最先体现在经济领域,但是最终会体现在文化领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展现一个国家的影响力。(经济日报记者 来 洁)
党的十九大代表、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刘星泰: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也是日照一直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方向和根本遵循。
刘星泰代表说,日照市是一座新兴的滨海旅游城市,近年来,他们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立市”上升为全市5大发展战略之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两场“大会战”,美丽日照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一场战役是“林水大会战”。日照按照林水共治、林水相依的思路,在全市掀起了植树治水的热潮。两年造林31.9万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5%,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第二场战役是“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攻坚战”。针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照大力实施“清清河流行动”,完成了109条中小河流治理;针对空气污染问题,扎实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对港口扬尘污染、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机动车船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整治。(经济日报记者 佘 颖)
党的十九大代表、《求是》杂志社经济编辑部主任姚眉平:
加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党的十九大代表、《求是》杂志社经济编辑部主任姚眉平说:“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整体感觉就是报告充满了创新性。”
姚眉平代表认为,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重要观点、重要判断和重要举措。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四个伟大”的丰富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姚眉平代表强调,报告中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应该说这个报告凝聚着全党的智慧、顺应了人民的期待,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在国际社会也必将产生积极影响。(经济日报记者 廉 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过去5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从经济总量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在不断提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经济结构上看,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大大增强;随着“三去一降一补”的持续推进以及“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引领工业转型发展,向中高端水平持续迈进。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连平指出,总体来看,未来我国继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经济日报记者 林火灿)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庭长姜颖: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回望过去的5年,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展望未来,全面依法治国将继续坚定前行。
“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我们司法工作者感到十分振奋,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我们肩上担子的重量。”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庭长姜颖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依法治国既作出了高度强调,又作出了具体指示。在回顾过去5年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民主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所说,“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接下来,依法治国的实践要进一步深化。“如何深化依法治国的实践?总书记的回答很全面,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公正司法与我们法院工作人员的联系更加紧密。”姜颖具体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司法工作者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奋斗目标。”(经济日报记者 李 哲)
党的十九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
增强人民获得感
“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这是过去5年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生动诠释。”党的十九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说,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当中国踏入新的改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获得感摆在重要位置。
在张光峰代表看来,人民获得感包括教育事业发展、城镇新增就业情况、城乡居民收入等诸多方面;要增强人民获得感,就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群众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惠民政策密集出台,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先后得到回应,民生改善成绩斐然。
张光峰代表介绍,滨州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旱厕改造、推行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中小学校车“全覆盖”、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积极发展健康产业,高度关注养老事业和弱势群体,连年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卢静: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卢静认为,过去5年,中国在外交领域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成就的精准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十分明显。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卢静表示,面对诸多世界性难题,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并积极与中国进行对话和合作,这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提高的直接表现。
卢静认为,中国感召力的提高得益于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获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与响应。“与西方传统国际关系中的零和思维不同,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和人类未来指明了方向。”卢静说。
在卢静看来,中国塑造力的提升则体现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中国倡导并践行新型全球治理观,努力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推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经济日报记者 袁 勇)
相关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