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九大精神 把司法改革推向新阶段
发布时间:2017-11-16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公平、正义,是广大人民的普遍心愿,更是党的十九大突出强调的。河北省正定县人民法院以情理滋补法理,以经验论证逻辑,以感性涵养理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真正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为此,该法院在加强监督、健全规则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社会公认的突出成效。本版特刊载这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为读者予以介绍,以期对司法改革和其他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编者
让“阳光司法”守护公平正义
李健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作为基层法院,依靠什么才能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人民法院需要深思和通过实践加以解决的问题。
开展案件公开讲评
阳光司法坚守正义
公平正义是司法人员的灵魂和工作指南。员额法官独立办案不再需要审批,如何确保案件质量及裁判尺度的统一,确保公平正义,成为了河北省正定县人民法院院党组深度思考的问题。大家认为,判案不公的关键是办案人缺少良知和实事求是、办事公道的高度责任心及能够鞭策法官必须公正办案的有效规则。现在,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和事务都能公开,唯独决定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关乎最终审判结果的关键环节——法官的内心思考没有公开。而发还改判案件公开讲评机制则会成功地弥补这一空白。
公开讲评就是阳光雨露,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发还改判案件公开讲评是让案件承办者在全院干警及社会代表面前曝光审判思维过程,接受“大众点评监督”。同时,辅以员额法官每年案件发发还改判率超过5%者调离审判岗位的约束规定,为员额法官戴上“紧箍咒”,能够切实增强法官的风险意识、公正意识和精品意识,从根本上倒逼司法公信力提升,从而形成人人争办“铁案、精品案”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该机制是确保法官能够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一剂疗效显著的“灵丹妙药”,也是新型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错案追究机制,更是全面公开打造“阳光司法”品牌的一个有力抓手。
普法不是临时行为
重在提高全民素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实现这个目标,全民普法就必须要有能够经常把法律常识送到广大民众眼前耳边的举措。如果全国3000多家基层法院如果都能与当地新闻媒体长期合办法制栏目,将本地审结的典型案件通过电视报刊定期、持续化地传播出去,那么,必然会有效地增强民众的法治素养,有力推动全国法治的进程。
河北新乐法院和正定法院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成功尝试,他们与当地电视台合作,创办《法案透视》和《法润正定》节目,以本院审理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通过直击庭审现场、法官说法、律师点评等形式,把个案裁判的意义延伸,搭建法制宣传舞台,为群众学法和了解、监督法院提供了重要渠道,从而提升了群众的法律素养。这类栏目被群众誉为身边的“法律顾问”,对引导群众学法、知法、遵法、守法起到了潜移默化、与日俱增的推动作用,成为增强全民法律意识的“大课堂”。
敞开大门普法
强化法治氛围
众所周知,有什么土壤长什么庄稼。实现办案的公平正义也一样,既取决于法官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也离不开社会环境对其的熏陶及影响。为此,法院不仅充分利用发还改判案件讲评的举措对每位法官激励、催化,还借助于社会力量对法院监督和鞭策。
与此同时,法官还走向社会传播法律知识,帮助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土壤,互帮互学,共同强化法治氛围。今年以来,我们将法院“大门敞开”,把“公众开放日”活动作为普法宣传和扩大监督的有效载体,每周举办一次。活动邀请媒体记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退休职工、社区居民等社会各界人士代表来法院参观交流,拓宽了法院与社会各界交流的渠道,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监督和参与,对司法人员改进作风、改善办案质效无疑增添了强劲外力,有助于实现公正办案。同时,也使法院加大了向社会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力度,从而为加速人人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的形成,为早日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添砖加瓦。(作者为河北省正定县人民法院院长)
把法院办成普法教育大课堂
赵 波
50万人的一个县,一个年度进入法院诉讼的案件竟达8000件之多,而未进入司法诉讼程序、由行政处理和其他方式调解的案件数额则更大。
在这些案件中,有些是当事人不思法规,随心所欲违法闯祸;有些是无视法律,肆意图谋,以身试法;有些是以权谋私、毫无顾忌地侵吞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财产;有些则是敲诈、勒索、偷盗、抢劫的地痞恶棍;还有自作聪明、坑蒙拐骗的奸商和金融骗子。在种种案件中,很多受害者则由于缺少法律常识和防范意识而被欺诈、蒙骗,遭受重大损失,又因不懂得使用法律武器而丢失了维护权益的大好时机。上述违法行为给大量无辜公民和社会带来了种种人身、经济损失和撕心裂肺之痛,最终也毁了违法者自身。
利用恢恢法网严惩害群之马,为受害者找回公道,这是天经地义、天地良心。但是,要想更有效地安定社会、保护群众利益,则需要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所谓防患于未然就是指努力避免违法案件的发生,而这就需要对全体国民进行广泛常态的法制教育,提高人们识别与防范违法行为的能力,形成围追堵截违法行为的铜墙铁壁,使违法者不敢违法、违法行为难以得逞。同时,也使广大贤良公民形成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习俗,从而避免各类违法侵权行为的发生,使种种违法苗头胎死于腹中。而这,则需要举国上下各行各业的齐抓共建。尤其是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更需要率先垂范并做好对群众的组织引导工作。做到从儿童到老人、从在职人士到无业人员、从部队官兵到学校师生,都能安排常态有序的法律教育课程和进行各种普法活动。作为人民法院,办案当然是本职,但同时,为了建成法治社会,也应主动承担起普法教育的光荣义务。
那么,身为人民法院,该怎样承担这项神圣使命,在普法建设上创建功业呢?河北省正定县人民法院是从以下5个方面实践探索的:
第一,在案件调解和审理过程中,抓住传播法律知识、讲述处世美德、弘扬文明正气的契机,尽力使当事双方都能接受法律规范、国家政策和道德理念的教育,使案件的审理过程同时成为进行普法教育的课堂。
第二,把讲法论道活动从法院延伸到社会。今年以来,正定县法院把社会各界的代表请进法院参观、座谈,以便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法院工作,扩大各界感受法制环境的视野,而且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同时,与电视台合作,以实际案例为素材,制播《法润正定》专题片,向社会进行广泛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法规的讲解辅导。
第三,依托微信群与社会广泛交流,传播法律常识,提高共建法治社会的效率。正定法院建立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正定法院办公群”、“正定法院精神文明建设群”“法润正定群”。通过这三群一平台,打造多功能、众角色的“掌上法院”,拓宽并畅通司法工作与社会联系沟通的渠道,增进法院与大众社会的携手并进,提高普法的整体效益。
第四,落实并完善“一乡一庭”工作体制,使司法工作者更深入更广泛地与基层民众接触,更加便捷地用法律保护人民利益。正定法院北早现人民法庭建立并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实行诉前调解,加大民众学法、知法、用法和加快依法化解矛盾的力度,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在加强调解的实践中,创造了“一乡一庭”方便群众反映诉求及化解纠纷的经验,还促进了加强法制宣传的几率。这一做法引起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视,其先后派出调研组前来调研,院长周强还到该庭实地视察。
第五,鼓励法官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五进”活动,进行讲法论道,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和高尚道德理念。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于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素质是有益的、需要的,这是改革创新必不可少的步骤。(作者为河北省正定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法官置身阳光下 公正贯穿办案中
河北省正定法院公开监督和规则创新纪实
武培真 施麦生
本报记者 潘广韬
深夜10点多,马路上车少人稀,一幢幢住宅陆续掩窗熄灯,而河北正定法院的会议室里却是灯火通明,几十位法官和院领导正在举行发还改判案件讲评会。
若在平时,平均每位法官每天几乎都要处理一宗案子,常常累得头昏脑胀,如果不是急着整理卷宗或为第二天开庭准备材料,恐怕就要关灯就寝了。然而现在,大家正在会场上全神贯注,或推心置腹、侃侃而谈,或专心凝视、侧耳倾听。思考、求知、互帮,占据着每人的心扉及脑海。
搞讲评开创激励新途径
正定法院举行的发还改判案件讲评会,是今春李健全担任正定法院院长以来推出的新举措,每周举行一次。参加讲评会的,有被发还改判案件的主办人,有全院的几十名法官、院领导,还有党政部门和社会上的代表。大家对发还改判案件的证据、事实、说理及裁判依据和中院的发还意见进行分析讲评,指点正误,研讨改进办法,以此增强防腐意识并提高司法能力。
听听大家的议论,品品各方的指点,进行案件讲评,对办案法官来说,可促使其进行反思,既能提高业务能力,又是对心灵的升华和品德的洗礼,无疑会增强公仆意识、增进公正良知。
有位法官主办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被中院发还审理。案情是这样的:身为原告曹某儿媳的郭某认为自己受到了来自于丈夫的不公正待遇,便利用其在原告与郭某丈夫开办的家具厂担任会计身份的便利,从原告曹某的银行账户上私自转走了30万元,曹某起诉要求郭某返还30万元。法官考虑到身处相对弱势的郭某在公司工作,该公司系郭某丈夫与曹某合办,一审驳回了原告曹某的诉讼请求。该案被中院发还重审后,大家通过案件讲评认为,郭某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已经劳动仲裁部门裁决并生效,其对公司财产不当享有共有权,未经原告曹某同意私自转走款项属于不当得利,依法应予返还,同时对于其应得的劳动报酬可依据生效的仲裁裁决书申请执行。据此,判令被告郭某返还曹某的30万元。双方对此均未提起上诉,判决生效,从而使得“清官难断家务事”变成了“清官断好了家务事”。这位法官从讲评中深受启发,他说:“讲评是提高法官素质的极好形式,应该长期坚持下去。而且,通过讲评,确实建立起了任何案子都要树立合理性与合法性有机结合的理念,做到法律效果及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争做人民信赖的好法官。”审监一庭庭长张剑认为, “多次讲评带来的实效让大家看到,讲评会是规范行为,是促人奋进的创新措施,是法官提高业务的催化剂,又是纯洁品行的净化剂。要把案子办好,这种改革很有必要。”
讲评会也是对年轻法官的培训会。法官赵丹认为:“对刚进入法院的年轻法官来说,讲评会是提升水平的良机,能从讲评中学到很多平时在学校及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而讲评对于年龄较大的法官也是有益的促进。新安法庭庭长吴玉光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工作经历再长,也必须要对自己严格约束并不断学习。稍不谨慎就会"大意失荆州",就可能出现纰漏。每个案件都关系到当事人的冷暖与悲欢,搞不好可能会影响人家一生。我们在讲评会上红红脸甚至刺疼一些没什么关系。而要是把案子搞偏了、判错了,给人家造成的损失和痛苦则是难以挽回的。讲评案件既是对法官监督的好形式,也是大家互相交流审判经验、统一裁判标准、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为规则增添鞭策力
对发还改判案件进行讲评,牵住了防腐和实现公正执法、提高质效的“牛鼻子”。除此之外,他们还实施了庭审网络直播、裁判文书上网,就是把案件中最核心的环节及内容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他们还常态化敞开大门,将各界代表请进法院进行巡视与座谈,让他们谈感受提意见,这对法院的工作改进无疑又具有广泛的监督和推动作用。
公开监督,会激发法官们的社会良知、加强公正办案的责任心,但仅靠良知还不够。院长李健全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地说:“良知,是办好案件的思想道德保障。没有良知,就没有高度负责和主持公道的动力。无论任何工作,良知都必不可少。我们举办发还案件讲评,公开监督,互相指点,就是为了进一步激发法官公正办案、主持正义、尽职尽责的天地良心,把实现合理性与合法性的有机统一作为办案从始至终的遵循及追求。但是,除了良知外,还需要有必要的规则制约,让良知与规则两只轮子一起转,才能形成主客观因素的和谐统一,从而把案子办好。”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正定法院在健全规则、创建制约和激励机制方面迈出了开创性的步伐。全院规定,作为法官,一年中如果上级法院发还改判的案件数达到办案数的5%就要下岗培训。而且,即使发还改判率达不到5%,哪怕是发还一个案件也要记入政绩档案,作为法官考核及升降职的依据。
由于该院实施了发还案件讲评、拓宽公开监督渠道、创建新规则等一系列新举措,全院法官的学习和自律风气与日俱增。几个月来,案件发还改判率大为降低,追求案件的公正、质量和效率蔚然成风。今年正定法院荣立河北省法院系统集体二等功,全院连续多年没有出现一例违规犯纪事件。律师张哲评价说:“今年正定法院的变化非常大,公平性更高了,执行力度更强了。”正定县政协副主席张贵宾则信服地说:“前几年法院的声望很低,我对法院也很有看法。最近看到并聆听了正定法院的讲评,我的看法改变了,觉得正定法院的正能量很足,非常有希望。特别是李健全院长来到正定法院之后,推行了系列化的改革,尤其是实施对案件"公开讲评"等新规则,可以看出,他们在弘扬公平正义的道路上越走越好。”60多岁的社区调解员冯凤银也赞扬了正定法院的新面貌:“我没多少文化,可是能看出点门道儿来。旧社会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而今天,咱们正定县有理没钱也能打赢官司。正定法院主持公道,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603883,股吧)办事,这都是李院长领导得好。在这里,我给李院长点个赞,也给正定法院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