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谈全面从严治党:不严怎样取信于民?
发布时间:2017-11-23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绝大多数人是支持和肯定的;但毋庸讳言,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说,“财务是不是管得太严了,公务餐超标一点都不予报账”;“会议费控制得太紧了,那点预算连个杯子之类的小纪念品都买不了,寒酸”;“单位停止经营活动,没有活钱了,怎么发奖金福利”;“快过年了,单位怎么也得意思意思呀,真发愁”……这些看法,未必是有意挑战纪律和规矩,也未必是想谋私利、捞好处,说到底还是对全面从严治党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希望政策上“放些”、管理上“松些”、处理上“轻些”,好像这样才合乎人之常情。
其实,全面从严治党真不是要与哪个单位或个人过不去,正风肃纪更不是有意和谁的利益较劲。
据报道,纪检监察机关五年接受信访举报1218.6万件次,立案154.5万件,处分153.7万人,其中,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5.8万人。查处的数量之大,范围之广,令人吃惊。可以说,如果不“从严”,足以销蚀政权根基,甚至导致民心向背逆转。所以,无论从任何意义上说,“从严”都有极其充分的理由。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摆在面前的严峻现实。
希望政策上“放些”、管理上“松些”、处理上“轻些”的那些人,无非是感到工作上、生活上不如过去那些年方便、轻松、自在了,公务餐没那么奢侈了,开会加上游玩没那么随便了,吃喝玩乐报销渠道堵死了,用公款发放礼品、福利不那么好办了……更重要的是,问责不含糊,谁批准谁负责,纪律处分或拿掉“乌纱”,一律没商量。
有人说,吃顿饭超标、开个会顺便玩玩,多大点事,有那么可怕吗,能造成什么后果?孤立地看一餐饭,好像没啥,但深思之后就感到不简单。
从以往的教训来看,“四风”一时间盛行,在有些地方到了骄奢淫逸的地步,绝非一日之过、一事之错;恰恰是长期以来,从小吃小喝、小偷小摸、小打小闹发展而来。小毛病、小问题,不及时疗治,日积月累就会发生质变。
从组织治理能力看,一段时间,党的组织涣散,党的纪律松弛,原因就是始终没有当真的“问责”。要么当太平官,大事小事,只要不是自己的事,就懒得管;要么当老好人,急事缓事,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就绕开走。这样做的结果是,有的领导不讲是非曲直,有的党组织权威日渐式微,而这正是政治生态恶化的一大原因。
从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看,姑息那种把现款变成购物卡礼品卡的做法,容忍那些把烟酒糖茶变身“办公用品”的欺骗,不仅是护短包庇,更是助长极为错误的“三观”——不以说瞎话为耻,反以“不会说瞎话”为无能。这种政治文化和潜规则,毒害乃至毁掉的党员干部难道还少吗?
不妨这样假设:如果像过去那样,公务吃饭有烟有酒,随随便便;如果允许打“擦边球”,编个故事就可以出国玩玩;如果放宽尺度,大小干部都可以拥有专车;如果允许机关事业单位搞创收,允许变通搞小金库,那么“四风”反弹和回潮是肯定的。倘若如此,怎样取信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语重心长地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由是观之并想想看——不严,行吗?(米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