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为流动党员找到“家”

发布时间:2017-11-3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党的十九大后,黄久生(右二)带领农民工党支部集体重温入党誓词。晏乾坤摄

  “作为农民工,能够作为党代表参加党的十九大,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参加完党的十九大从北京回到河南已经一个月了,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仍十分激动。

  10多年来,黄久生通过外建组织、强化教育、组织引领、搭建平台等措施,引导鼓励流动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建设驻地、回报家乡等方面发挥作用。“这几年,我们这个农民工党支部穿针引线,引导100多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投资,有力带动了家乡经济发展和产业脱贫;帮助1.2万多老乡找到工作,每年为家乡带回3亿多元的劳务收入。”黄久生骄傲地说着农民工党支部这5年来的成绩。

  2004年,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黄久生就产生了组建“农民工党支部”的想法:“过去在外务工的老乡遇到难题,往往就是找人帮忙私下解决,效果不仅不好,还容易酿成群体事件。建立党支部能发挥务工人员与当地党委、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为他们提供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在上级党组织支持下,2005年“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正式成立,黄久生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从此,在郑州务工的农民工流动党员有了“娘家”。

  农民工党支部成立后,黄久生积极通过QQ、短信免费向农民工党员及农民工发布党员教育资料、务工信息,联系务工单位、提供维权服务。针对大多数农民工党员工作在施工一线的实际情况,为了节约时间,黄久生就把开会地点定在了施工工地附近。“大家也认为这种会议形式很方便、不落俗套。”黄久生说。

  近两年,手机微信、APP等快捷、方便的通讯传播方式也被黄久生充分利用。每逢党的重要会议、决策及重大节日时,他利用“流动的党旗”微信群把学习的内容群发给每个党员,告诉他们先学习一下党报文章,及时了解和掌握党中央的决策,然后再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再由这些党员向各自施工工地上的农民工们进行传达。在黄久生看来,这样的方式虽然简单但严肃且有效。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民工党支部通过家乡7个贫困村党支部收集贫困户家庭劳动力情况,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为家乡希望外出打工的村民提供就业平台,并且免费开展技能培训,用“传、帮、带”的形式,让大家都吃上了“技术饭”。其中一些贫困户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能工巧匠,实现了“培训一个,脱贫一家”。

  来自黄久生老家江家镇29岁的李永超年幼丧父,一家人生活过得十分艰难。2010年,他通过黄久生在郑州的一个工地找到了工作,7年多的时间,他从一名建筑小工成长为工地的技术负责人,告别了出苦力的日子。“我们一家人很感激黄久生,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一家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兄弟3个和继父一年收入至少40多万元,在老家县城还买了地段最好的房子。”李永超感慨道。

  在农民工党支部的帮助下,从老家前来务工的农民工,不论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还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甚至是残疾人,都能发挥一分力量,创造自己的价值。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兜底保障对象,该党支部为其提供安保岗位,保障家乡人民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不掉队。

  如今,该党支部已经发展党员130多名,不仅成为流动党员固定的组织活动阵地,也成为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站。在外出务工人员眼中,农民工党支部就是自己在外打拼无助迷茫时的“灯塔”。“有困难,找支部”,在郑州成了潢川县双柳树籍流动务工人员的口头禅。

  此外,该党支部积极动员有资金、有技术的务工党员和成功人士带头反哺家乡,几年来为家乡引进项目32个,带领20多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平均年创收百亿元以上,帮助3000多户14253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致富。

  2010年,该党支部被河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今年9月份,潢川县委又成立了驻郑州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任命黄久生为党工委书记,全县驻郑州10个外建党支部386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统一管理。“作为千千万万农民工中的一员,我会在建设驻地、反哺家乡的平凡岗位上架好‘金桥’,发挥好应有的作用。”黄久生坚定地说。经济日报记者 冯举高 通讯员 晏乾坤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