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新疆发现翼龙化石 这是全世界首次发现3D翼龙胚胎!1:1化石模型还原出来长这样!

发布时间:2017-12-0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新疆发现翼龙化石是怎么回事?

新疆发现翼龙化石 这是全世界首次发现3D翼龙胚胎!1:1化石模型还原出来长这样!

  11月30日12时许,哈密戈壁,裸露在地表的翼龙化石骨骼。

  12月1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中国和巴西两国科学家团队的重要成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汪筱林领导的新疆哈密科考队,在新疆哈密戈壁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近3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位一体的罕见化石标本,其中16枚翼龙蛋中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这是全世界首次发现3D翼龙胚胎。

  日前,新疆晨报记者了解到,这一重要标本已经暴露的翼龙蛋化石就有215枚,包括没有完全暴露的翼龙蛋,数量可能更多,推测可达300枚,同时还有十余个头骨和下颌,以及数量众多的头后骨骼,还有野外采集时散落的含有胚胎的蛋化石,目前已经确认的含有胚胎的翼龙蛋共有16枚。据介绍,这是继2014年在哈密戈壁发现约40个同一属种的雌、雄翼龙个体和5枚3D翼龙蛋之后的又一次突破性进展。

  此前,全世界一共报道了11枚翼龙蛋化石,除了在哈密翼龙动物群中之前报道的5枚3D翼龙蛋外,仅阿根廷发现的一枚3D翼龙蛋,其余都是以二维压扁形式保存的。

  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飞向天空也是唯一绝灭的的飞行脊椎动物,因其飞行的需要演化出纤细中空的骨骼,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翼龙化石都十分稀少,而翼龙蛋和胚胎化石更是罕见。汪筱林表示,尽管目前有关翼龙蛋化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化石发现很少,而且大部分是二维保存的,很多生物学问题如胚胎发育和生殖策略等很难被解释。

  据介绍,目前世界上翼龙种类大约200余种,哈密翼龙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新种类。在汪筱林率领的哈密科考队长达十余年的野外考察中,发现哈密翼龙化石数量巨大,但此地区翼龙化石属种单一、多样性很低。“对这一新的翼龙类群的发现和研究,使得对翼龙的性双型、个体发育、翼龙蛋及其蛋壳显微结构、生殖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汪筱林说。哈密翼龙属于大型翼龙类,其成年个体的翼展可达3.5米,幼年个体十几厘米,此次发现的翼龙蛋化石的长轴大多在6厘米左右,呈椭圆形。

  “哈密翼龙具有一些独特的形态特征,最大的特征是它们头骨上有发育明显的头饰——前上颌骨脊。头饰的表面具有向前向上弯曲或向上伸展的凹凸相间的纹饰,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厚薄的头饰是鉴别雌、雄个体的标志。”汪筱林说,两种头饰代表了翼龙的性双型,即头饰较大的为雄性,较小的为雌性。

  至于为何此次发现如此数量巨大的哈密翼龙化石及翼龙蛋化石呢?汪筱林解释:“哈密翼龙化石埋藏在早白垩世的湖泊风暴沉积中,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完整的化石骨架,但已发现大量完整的头骨和下颌,而每一块分散保存的头后骨骼都保存完整,没有因搬运而破坏的痕迹。这说明距今1亿多年前,湖泊中的突发性大型风暴导致生活在湖边和翱翔于天空中的翼龙集群死亡,并且与它们产在沙滩软泥中的蛋快速埋藏在一起。”

  据介绍,此次,哈密翼龙及其蛋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是翼龙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国际古生物学界对这一发现和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代表了翼龙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

  为什么恐龙会灭绝?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长期以来,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如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 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个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今天,这种观点似乎已成定论了。 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事实是: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顶住了白垩纪而生存下来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死光了。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较富于刺激性和戏剧性的“陨星碰撞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陨星碰撞说”以外,关于恐龙灭绝的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 一、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二、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三、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四、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五、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六、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远不止上述这几种。但是上述这几种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候变化的原因。经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而在现代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仍然是一个假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究。

  据悉,自2003年以来,中国和巴西两国古生物学家在古脊椎动物学等领域进行了长期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两国科学家在古生物学领域的合作也是中国科学院和巴西科学院最早的合作之一。“巴西也发现了很多翼龙化石,巴西发现的翼龙化石和中国一些地点的的很类似。”汪筱林说道。

  汪筱林告诉记者,由于哈密翼龙化石地点属于极干旱区,风沙很大,翼龙化石风化严重。“很多化石大量风化暴露地表,一块翼龙骨骼,几年时间可能就被风吹没了,所以保护方面非常紧迫。”

  “在保护方面,我们对暴露地表的重要化石进行了抢救性采集和保护,包括对原地出露化石的渗胶加固,当地政府也积极支持保护工作。但是面积太大,难度很大。”

  汪筱林建议,哈密翼龙化石分布区要尽快申报翼龙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翼龙遗址博物馆,从国家层面进行有效保护。

  “下一步,团队将对这个区域进行更深入的野外工作,并对恐龙化石进行重点考察和研究,对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古气候等进行解读。”汪筱林说。

  据了解,本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野外发掘经费和重点部署项目等的支持。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