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救生通道中传来的声音就是天籁”——探访我国首支隧道坍方应急救援队

发布时间:2017-12-0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社会认知和认可度,大力宣传应急救援战线感人事迹和先进人物,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开展“寻找最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人”专题宣传活动。

  跨省救援15次,应急响应9次,救援指导2次,营救93条生命,救援成功率保持100%……这份用铁血精神书写生命救援奇迹的成绩单,来自于我国首支隧道坍方应急救援队伍——国家应急救援中国中铁二局(600528,股吧)昆明队。建队7年来,其坚持“预防为主、应急有备、以人为本、科学救援”的救援方针,已炼成一支忠诚奉献、装备先进、快速响应、作风过硬的英雄集体,为企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遮风挡雨,为“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每次打通狭窄的生命通道,听到被困人员从里面传来的声音,对我而言,那就是天籁。”国家应急救援中国中铁(601390,股吧)二局昆明队队长文舟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铁血之美:“三天三夜没合眼是任务常态”

  因应我国西南地区地层构造变化复杂、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势,中铁二局救援队组建后,秉持“立足西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定位,发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救援作风,赴贵州、云南、四川、广西、湖南、甘肃、河北等省份参与救援。在隧道坍方救援、山体坍塌救援、地震救援等各项紧急任务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看看这支救援急先锋的一次“行动群像”:

  2014年7月14日16时15分,云桂铁路Ⅰ标富宁隧道发生坍塌,15名作业人员被困。

  导坑中队中队长王辉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爬上坍方体,详细地查看地质条件及稳定情况,提出了先打通生命通道,再同步实施大口径钻机救援和小导坑掘进的方案。

  钻机中队中队长池应超带领党员突击队3名队员,与时间赛跑,只用不到6个小时,就将导坑所需支护方木加工完成。救援队组建战时党小组,召开“诸葛亮会”,在最短时间内对现场指挥部制定的方案进行优化、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方案完善后,救援队180垂直钻机就位,实施生命通道钻探作业。在钻探过程中,钻机作业人员彻夜未眠,被大雨浇透。

  15日19时14分,救援队顺利打通生命通道,成功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为安抚被困人员,文舟不顾一身疲惫,第一时间拿起话筒与他们通话,详细了解人员身体情况和坍腔内地质及坍体情况,及时完善救援方案。

  16日7时30分,620mm大口径水平钻机实施逃生通道的施工作业。文舟没有休息,他一直站在钻机旁,队员们看不下去,请求他到宿营车上休息片刻。他说:“危险的地方没有我,就可能会更危险;越是危险的地方,越需要我指挥,人没出来,我绝不离开。”经过131小时艰苦奋战,14名被困人员成功获救。

  每次抢险救援,文舟都以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待救援方案的制定,有机整合各方力量,以确保救援成功。“干这份工作就是荣耀。对国家、社会而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这个时代的骄傲;对个人而言,我是党员,我是队长,职责所在,要走在最前面、最危险的地方,采取措施,消除风险,保证救援安全。三天三夜没合眼是我们的常态,同时要形成轮换,以保证在技术上、组织上、心理上都安全可控。”

  文舟(图右)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巡视员华梅一行介绍应急平台终端+移动营房车。

  专业之美:“机械化与信息化是最大变化”

  这支救援队的组建,是国家安监总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完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保障体系,构建地区“大安全格局”,确保应急救援协调联动的重要举措。其被纳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体系,是全国首批18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之一。

  救援队按中铁二局子公司编制组建,下设“三部一室一中心”5个部门,即战训部、装备部、财务部、办公室和调度中心。同时,根据隧道施工救援特点和装备情况,救援队设置了信息监控、导坑救援、钻机救援和后勤保障4个中队,按照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原则配置了71名队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从一张白纸到有所建树,救援队最大的变化是从依靠人工为主,转向依托机械化、信息化救援手段,持续探索、创新、丰富救援技术。”国家应急救援中国中铁二局昆明队总工程师刘卫华说,“一大批专业救援装备的引进和应用,能快速有效打通生命通道,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为抢险救援赢得宝贵时间,保障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

  救援队组建后,铁路总公司、国家财政部、中国中铁、中铁二局先后投入约1.2亿元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和装备采购;中铁二局为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保障救援队稳定发展,每年投入运行经费约2500万元。

  “只要有生命体征,我们就要穷尽一切办法。”刘卫华介绍,救援队结合实战救援经验,针对隧道坍方不同类型,会考虑人工救援法、机械救援法等制定多套救援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再依据方案配置侦检设备、救生钻机、破拆与支护设备、监控测量设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各类救援装备,其中620mm大口径水平钻机是国内首台用于隧道坍方的大型救援装备。

  他说,采用小导坑处理隧道坍方,人工开挖每小时打通0.5米左右,算上制定方案的时间,30米通道大约需100小时。而被困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越久,情绪往往越不稳定,容易起变化。采用机械化、信息化救援能远程监控和指挥,救援速度也更快。

  今年“9·14”玉磨铁路曼么隧道坍方抢险救援时,180钻机就位后75分钟打通长24米的生命通道,大口径水平钻机就位后,5小时30分钟持续钻进24米,打通救援通道。经过救援队55小时连续奋战,成功营救出全部9名被困人员,实现了一次“教科书式的科学救援案例”。

  而作为救援队技术层面的重要支撑,他牵头组织编写的行业标准《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已成为铁路隧道施工突发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指导性文件。

  被问及先进救援装备是否会替代人工救援,刘卫华语气肯定地说:“人是决定性因素。所有的方案从制定到实施,都必须以人为本,需要的是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战斗集体。”

  管理之美:定向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在管理模式上,国家应急救援中国中铁二局昆明队践行“平战结合”的思路,同时具备隧道施工经验和隧道救援经验,确保队伍应急有备,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舟说:“我们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希望锻造出更多一专多能的人才,他们有大局观、具备技能、会管理,不仅是队员,而且要成为管理组织者。”

  为保障救援队健康、持续、稳定发展,2012年3月,中国中铁、中铁二局成立了中铁二局昆明工程公司,主要从事隧道工程施工,并按照“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与救援队平战结合,协同发展。

  一方面,公司的良性发展为救援队提供了经费支持和技术保障。救援队定期安排一定比例的队员轮换到隧道施工现场助勤,促进队员掌握隧道施工的工法、工艺,了解隧道坍方的成因和特点,为救援实战做好技术储备。

  另一方面,队员到项目从事隧道施工等作业,有助于保障安全生产、提升企业效益,同时也为队员提供了因年龄、身体素质不达标而离队后的就业保障,从而解除其后顾之忧,保障队伍稳定发展。

  为能切实提升队伍实战能力,救援队采取战训结合管理,以“模块训练、细节训练、实战演练”三方面为抓手,确保救援效果。

  他们根据隧道坍方应急救援的特点,将训练、演练科目分成不同模块,定人定岗,确保救援时有序操作;同时针对各种救援实际情况,制定了9套处置预案,进行定期演练,确保能按照处置预案快速出警。

  他们严格细节训练,提高装备操作能力和水平。应急救援工作是与时间赛跑,只能赢,不能输,每项救援细节的改进和提升,都为救援赢得了时间。“比如大口径水平钻机训练,我们找出制约效率的关键环节,对每一步认真分析,反复训练,将钻杆装、拆时间由训练初期的50分钟缩短为10分钟。”

  他们以定期的系统实战演练,真实模拟隧道坍方场景,从闻警集合、救援装备和人员出警,到现场方案制定及救援操作等,严控每个环节,检验训练成果。

  根据隧道坍方特点,应急救援作业进行标准化的模块训练。

  奉献之美:练兵千日为能用兵一时

  风餐露宿平常事,艰难困苦笑谈中。队员告诉记者,近年来,队长文舟和总工程师刘卫华没休过探亲假和年休假,即使是大年三十,他们也在值班岗位上坚守着。

  “这是份零容错的工作,就得这么干。”对于记者的提问,救援队成员的回答不约而同。

  因工作性质不同,救援队战训部副部长穆树元与妻子同在一个单位却长期分居两地。今年,妻子怀孕待产期间,两人在昆明短暂相聚。孩子出生后,他白天坚持应急值守,晚上抽时间到医院看护。而从2013年开始参与救援,他总是首批到达现场的尖兵。

  家中有三个小孩需抚养,妻子无业,副中队长龚太万扎根救援事业5年多,从未想过离开。在云南富宁隧道、贵州瓮安隧道坍方救援中,他一个人在导坑中坚守超过20小时。忆起当时心中的念头,只有一个:“想的就是多挖、快挖,前面可能有只伸出的手在等着我拉一把。”

  “坚持每天2公里晨跑,每周二、周五10公里拉练,每晚1小时器械体能训练,保证队员的体能储备和救援战斗力。”铁血之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据文舟介绍,救援队每年投入各项培训演练费用800余万元,通过“思想教育、理论学习、技能培训、体能训练”,提高队员综合素质。

  建队以来,救援队收获多项荣誉,包括各级政府与受助单位来函、来信表扬9次,锦旗、证书6份,荣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救援队队长文舟荣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

  救援队还积极推广“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科学救援应急有备”的理念,不断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救援队多次与地方政府、铁路和公路建设单位、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进行合作交流,签订了多份应急救援协议,开展隧道坍方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授课和演练指导,参培人员达1000余人次,广泛传播隧道坍方和地质灾害的救援指挥体系、标准流程、防控措施等专业知识。

  今年,救援队受中国铁路总公司和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委托,在老挝琅勃拉邦组建老中铁路隧道应急救援站,负责老中铁路磨万段项目建设期间隧道施工应急救援和培训工作。这标志着救援队走出国门,成为国内首支为“一带一路”海外铁路建设项目保障的隧道坍方专业救援队。据悉,目前救援站已完成基地建设,开展正常应急值守和培训工作。(何凡、通讯员李和君)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