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17-12-0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内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符合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规则。“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需要携起手来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让“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多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的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早在公元3世纪,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21世纪的今天,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广州,迎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遇。此时此地,“一带一路”建设成为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嘉宾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融汇中国智慧的创新

  “一带一路”倡议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同时融汇了中国智慧的创新。

  亚联恒业董事长、前澳大利亚贸易和投资部部长安德鲁·罗布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个很好的创意,把大家融合起来是其天然的优势,有利于整合资源,可以创造更多增长机会。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个参与国家的自主权。

  “‘一带一路’是个前所未有的倡议,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倡议,拥有广泛的经济、社会和地缘效应。”德国贺利氏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凌瑞德说,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并从中得到了帮助和发展。我们公司也正在就此开展研究,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寻找投资机会。

  开启开放型合作新模式

  “一加一大于二”,“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了开放型合作的新模式,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利于共同创造开放发展的环境。

  马来西亚杨忠礼集团董事总经理杨肃斌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共赢的理念,同时蕴涵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思考和经验,为沿线国家提出了一个共同愿景。因此,各方要共同参与、共同担当、共同开拓。

  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严昊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客观趋势,“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和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在国家层面更多是政策、文化的交流,但在经济层面需要企业参与。我们通过投资与国外企业达成合作,双方实现了经验分享和相互借鉴的良性互动,共同获得发展成果。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超过500亿美元,与沿线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相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这对激活世界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内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符合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规则。“一带一路”沿线很多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各类需求强劲,会极大促进全球贸易。仅去年一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就达6.3万亿元。同时,我们也注重民心相通,推动与沿线国家在教育、健康、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间服务贸易的增加。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是不同文化的互相兼容,创新了发展与合作的方式。

  共同解决路上的难题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参与解决。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继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姿态。”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董事蒋春余说,华信近几年受益于“一带一路”机遇,取得了快速发展。作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企业,他们认为要防范的风险包括文化如何融合、法律差异和投资国的政治风险等。

  PSP Capital Partners创始人兼主席、前美国商务部部长潘妮·普利茨克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将非洲、中东、欧洲等区域紧密地联系起来,也让大家看到了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做好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件大好事,但要规划一套严密的、高规格的标准来推行,要在建设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的环境、文化,做好法律配套、监管跟进等设计。

  “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立足长远。”严昊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在注重安全、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口碑。这样的口碑既有商业利益上的口碑,也包括当地民众的口碑,这就需要企业履行好在当地的社会责任,充分融入当地的社会氛围。“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携起手来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让“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廉 丹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