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报 > 正文

养老“灰犀牛”:社保提升将触顶企业年金下降

发布时间:2017-12-19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就在市场热议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正在制定之中并即将出台之时,一份反映中国个人养老储备现状的《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报告》新鲜出炉。该指数相比2015年时的59.7略微上涨至60.5,整体处于“基本水平”区间的下限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推升养老储备指数的重要力量依然是基本养老保险。该数据显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充足度指数值为90.6,比2015年的数值高出9.3。而作为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之一的企业年金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2015年的58.7下降到了2017年的56.5。

  根据公开数据,目前普通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在43%左右。考虑到随着“全面参保登记计划”实施,已经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的提升空间正在逐步接近“天花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在解读指数时表示,通过二级指标发现,充足度主要来自于基本养老保险,但其他五个方面都有下降,金融资产也不及2015年,商业养老保险业不如2015年,不动产的充足度也是略有下降。

  “所有的目标都聚焦在,国家层面履行为老百姓提供养老责任的同时,我们社会和个人还有缺口,而且这个缺口这两年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似乎还在扩大。”齐传钧说。

  “企业养老”逐渐力不从心

  职工养老储备指数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等主办,由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主要通过职工在工作期间已经积累和将要积累的用于养老目的的各种权益、现金流和资产,分别通过充足度(已经有的积累水平)、稳定度(未来的积累能力)和认知度(养老储备的积累意愿)来进行。

  在此次调查针对36个大中城市中的城镇企业单位职工。调查表明,在以所有制性质划分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从2015年的63.0提高到2017年的64.2,超越国有企业排名榜首,国有企业则下降到了62.7。

  “以往都是国有企业福利好,养老储备水平高,这次调查显示国有企业职工养老储备水平下降比较多,这与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等各种原因有一定的关系。”齐传钧表示。

  在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看来,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以及之前的制度安排叠加的影响,国有企业的职工养老负担逐渐显现。

  1995年,中国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部分积累式养老保险模式,主要由企业承担缴费责任(以国有企业为主),此后按照以支定收的原则不断提高费率,特别是在1997年国企减员增效改革后,对提前退休职工的工龄实行视同缴费政策(转制成本),至今没有预算安排。

  “我们第一支柱的转制成本昂贵,使得企业费率太高,发放有些困难。作为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中国从2004年左右开始做,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快,工业发展不充分,对比其他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上升时期,企业竞争力较好的时候开始做年金制度,例如美国用了65年的时间来完善年金的积累。”杨燕绥。

  根据调查,2015年、2016年参加企业年金职工的增长率分别为1%和4%,远低于之前两位数的增长率。

  经济转型对职工养老储备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一些支持过去中国高速增长的行业,诸如房地产行业、建筑业和制造业指数增长偏慢,导致相对排名下降明显。相应的知识性和技术性较强的服务型行业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提升较快,相对排名跃升较大。

  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随着结业市场和形态的变化,带来了基本养老保险所依附的稳固劳务关系正在出现松动。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常品超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中国职工队伍状况第八次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在北京互联网平台就业的人群里,只有13.2%的就业人员是由个人和原单位一起缴纳社会保险的,还有47%的人缴纳社会保险,另外还有34.2%的人根本没有缴纳社会保险。

  上一页12下一页查看全文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