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家机构踩雷
发布时间:2017-07-2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13.6亿“五洋债”陷违约危机
■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高达数十万亿,星星点点爆发的违约“雷区”让大小投资者惶惑难安!“15五洋债”成为最新因涉嫌欺诈发行、被最高人民法院9次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长期停牌后复牌价格遭遇腰斩的上交所公司债,债券发行人浙江五洋建设集团公司(下称“浙江五洋”)已无法按照承诺对全体投资者还本付息。
7月17日,《华夏时报》记者独家了解到,“15五洋债”以及“15五洋2”两只非上市民营企业合计13.6亿元的债券在7月6日复牌当天交易5分钟内价格暴跌一半,引发这两只债券持有人恐慌。在十多天时间内,两只债券持有人分别向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监局、浙江证监局维权,向债券承销商德邦证券和浙江五洋讨要债券价格暴跌说法及涉嫌欺诈上市的内幕。
“这两只债券在6月停牌期间举行过一次债权人会议,当时五洋的高管就表示8亿规模的‘15五洋债’可能无法还本付息,8月14日是这只债券的到期登记日,公司只筹集了5亿资金来偿还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而对于机构投资者没有兑付计划。这意味着一旦这只债券到期违约,连同明年到期的5.6亿‘15五洋2’债券一并违约,五洋债券复牌后价格直接跌至50元。”是日,上海一位五洋债机构投资者王杰(化名)表示。
而截至7月20日,上述两只债券最低价格分别到了41元和30元,与其票面价值100元相比,分别缩水59%和70%。在此期间内,多达20家持有上述债券的机构投资人向本报爆料称浙江五洋在发债之前收到最高人民法院9次将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债券上市后遭受监管部门对其违规挪用资金的处分。
欺诈上市嫌疑
一家有诉讼前科拒不执行判决的企业,且财务状况有瑕疵,竟然能够通过承销商包装,瞒过交易所监管,从而在2015年9月实现债券上市募资。在两年募资期内,浙江五洋债券有长达7个月停牌,在停牌期内承销商才发布企业失信记录及投资风险,这让“15五洋债”和“15五洋2”成为债券市场的奇葩债。
“根据《公司法》规定,企业发行债券需财务状况良好,且3年内没有违法记录。但是让我们不能理解的是,缘何浙江五洋早在2015年3月就已经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到去年12月才因为这个原因停牌。更为蹊跷的是,在一年多交易时间内,浙江五洋的失信记录高达9条,都没有停牌。”7月18日,上海另外一位五洋债投资者张宇(化名)受访时表示。
张宇透露,两只五洋债券在当时停牌,另有内因。由于浙江五洋此前还发行过私募债,当时私募债兑付要到期了,不过浙江五洋却迟迟不向中登公司打款,到最后一天浙江五洋都无人接听交易所和相关部门电话,最后由某家券商和当地政府垫资才凑齐了私募债的资金。由此引发交易所直接将两只五洋债停牌,这一停就是7个月。
在五洋债上市之前,德邦证券出具的公司募集资金说明书显示,浙江五洋2014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30亿元,毛利超过11亿元,同时其募集资金的用途显示7.2亿元用于偿还短期债务,6.4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但是到了2016年1月7日,浙江证监局就对其出具了《关于对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1月22日又出具了《监管问询函》;2016年4月27日,再次出具了《关于对五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予以通报批评的决定》。记者在这几份通报中了解到,五洋建设在收到募集资金人民币13.4亿元后将其中的人民币10.48亿元划往非关联公司浙江国通物资有限公司,之后将上述款项中的3.31亿元和4.01亿元分别划入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志樟控制的五洋控股有限公司的银行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