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回眸2017·提质增效]这一年,我们的发展质量更高了

发布时间:2017-12-29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鲲龙”AG600静待首飞(12月22日摄)。当日,我国首款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这一年,我们的发展质量更高了

  进入新时代,“高速度”不再时髦,“高质量”成为共识。高质量的发展,体现在经济发展更加依靠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近日,由广西玉柴集团自主研发的YC20VC高速柴油发动机点火成功。这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填补了国内高速大功率柴油机3500kW以上的功率段空白,意味着玉柴中型专业车用动力向综合大功率发动机成功迈进。

  在上海,申能集团新型高效洁净燃煤发电国家示范工程——135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的主设备国产化已经落实。这一项目利用自主创新的高低位布置汽轮发电机组,将为国家煤电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原创技术支撑。

  2017年,我国多个领域涌现出许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为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面对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我国始终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这一系列举措确保了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继续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加快低端、落后产能出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溢正效应加快显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减少了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产能过剩行业市场加速出清,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效益回升。

  今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3.3%,增速比1月份至9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2.84元,同比减少0.51元。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4个行业合计新增利润6034亿元,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51.2%。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8%,能耗总量增速约2.8%。

  与此同时,随着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不断显现,特别是创新驱动战略和“互联网+”等政策的实施,大量新兴服务业快速涌现,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带动了整个服务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和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也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

  今年前11个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2%,增速与1月份至10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11月份当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从需求结构看,最近几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在6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的贡献率是64.5%。这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从更多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逐步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今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4%,比上年同期加快6.2个百分点,特别是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超过了50%,进一步表明消费呈现加快升级的势头。

  在投资方面,尽管投资增速缓中趋稳,但是民生类、技术创新类、高技术领域和短板领域的投资增长速度一直都比较快。前11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9%,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13.4%,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4.3%,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48.1%,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高耗能制造业投资下降2.3%。

  从发展动力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和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积极引导创新资源要素合理聚集和流动,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加快转变。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规模持续扩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有力支撑了市场需求升级和宏观经济企稳。今年前10个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1.2个百分点。经初步测算,1月份至10月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1%,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0.7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9.3%、29%,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平均增速。

  从与民生相关的指标看,今年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5%;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7.5%,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总的来看,不管是从增长指标、民生领域的指标,还是结构、质量、效益的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当前延续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并且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中国制造逐步实现由大到强

    中国制造正在逐步实现由大到强、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的历史跨越,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

  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首飞。

  2017年,成功实现首飞的还有C919大型客机,突破了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主动控制技术等在内的10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大型客机能力的国家。

  与此同时,一批高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深海钻井平台“蓝鲸一号”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骨科手术机器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在医院实现批量应用,“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正式上线运营……一个个都为中国制造迈向新高度写下了生动的一笔。

  中国制造正在逐步实现由大到强、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的历史跨越,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当前,我国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以智能化、定制化、绿色化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正逐步建立。

  同时,品牌建设成果斐然,以华为、海尔、格力等为代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成功走向世界,满足了全球市场多样化、定制化的需求。

  此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业融合,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成为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先锋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秦海林说。

  以中国高铁为引领,中国的轨道交通领域发展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是全球产销量最大的国家;以火箭、大飞机、北斗卫星为突破点,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正加快发展;以核电、光伏为突破口,新能源产业正打响“中国品牌”;电子信息领域,液晶面板已经崛起,集成电路正在加速突破的路上。

  2018年,以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通过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融合带动,中国制造仍将继续向中高端迈进,从而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经济日报记者 黄 鑫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更有力度

    2017年,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有力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自公司成立以来,人民银行阿坝支行累计投放贷款1900万元,帮助我们解决了公司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四川省汶川文锦羌绣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凤辉说,得益于资金难题的解决,该公司迅速发展,带动汶川县银杏乡近千名贫困绣娘从事羌绣工作,实现年人均增收4126元。

  这只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2017年,人民银行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并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我国经济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方向发展有了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了。今年5月份,立足实体经济,聚焦小微企业,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委联合印发了《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旨在不断丰富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优化企业商业信用环境,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有了新突破。2017年7月份,债券通先行开通北向通,中国内地债券市场向境外投资者敞开大门。这些金融市场的开放,意味着将有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到中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金融监管更加完善。过去一段时间,金融业在发展中出现了偏离支持实体轨道、资源配置错位等问题。今年以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等一系列严监管措施出台,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效果有所显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一些关键性指标正在发生积极转向:传统的贷款业务持续增长,今年前11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累计达13.26万亿元,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规模。贷款结构优化,新增贷款更多的是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3.2%。

  2017年,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受益于此,更多中小企业获得了良好发展机遇,就业与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日益向好的金融环境,将会更有力地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

    【案例】

  联想集团:打造智能生态体系

    家里的设备根据主人的位置信息,自动启动回家模式,提前打开空调和空气净化器;语音控制电视自动追剧,轻松惬意……在日前召开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哈尔滨峰会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贾朝晖在现场展示了联想的智能家庭产品。

  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技术深度融合已成为制造业企业向中高端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与结合,智能物联网时代将要到来,智能设备的核心价值将是服务,联想要与伙伴一起共建开放的智能生态体系,共同迈向产业中高端。”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说。

  据介绍,联想将全面开放其在人工智能三要素上的积累,在计算力、算法和大数据方面全方位输出技术优势。同时,联想计划把人工智能引擎嵌入赋能的产品中,使“更智能”成为赋能产品的领先优势。

  刘军表示,联想希望成为智能物联网革命的推动者与赋能者,通过研发新型的智能设备,围绕“设备+云”“基础设施+云”打造新业务模式,实现IT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助力其他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 文)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