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两岸产业合作持续扩大:为台资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18-01-21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图为台资企业厦门钢宇工业有限公司运动器材装配线。 郑伟明摄

  图为台资企业厦门正新轮胎公司生产线。 郑伟明摄

  尽管两岸关系形势当前依然复杂严峻,但两岸产业合作仍在持续扩大,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日前,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的问题时表示,今后将继续指导、支持、推进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为台资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产业合作步入深水区

  近日,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传来喜讯,试验区设立近5年来,新增台资项目597个,总投资58.6亿美元,注册资本30亿美元。区内的“跨境贷”试点帮助中小台企解决“融资难”问题、昆山综保区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解决了长期困扰保税区内台资企业产品内销障碍、增值税无法抵扣、区外企业委内加工等问题。在诸多政策红利促动下,昆台产业逐步走向深度融合。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商赴大陆投资起,两岸即在资源禀赋差异的基础上开始了最初的产业合作。随着大陆自主产业快速发展,两岸产业从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产业竞争性逐渐增强,两岸产业合作步入深水区,正呈现出从合作到融合的趋势,昆台合作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不久前举行的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作为在大陆知名度最高的台商之一,郭台铭将过去30多年台商在大陆发展过程形象地概括为三个阶段:先把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搬到大陆,再渐渐把技术带进来、把产品引出去,到了当下这个阶段,两岸开始“融合发展”。以富士康集团在昆山投资建设的新能源电池项目为例,该项目整合了两岸研发资源,突破了新能源汽车动力核心技术。两岸企业合作要顺应这种从简单合作到融合的趋势,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为此,两岸的有识之士都对产业融合发展发出了声音: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曾培炎呼吁,随着全球贸易格局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两岸产业合作要向全产业链拓展。

  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表示,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应该有明确的共同愿景与规划,除了签订优先的产业协议外,应该同步规划市场发展的策略,共同携手进军全球。

  在网易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看来,台湾有足够优秀的生产工艺,有足够的匠心、耐心来做出好产品,但在大陆“走电商”时会遇到困难,这时需要双方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顺应两岸产业深度融合新趋势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革新提升的自我涅槃,顺应两岸产业深度融合趋势的关键就在于两岸企业的转型升级。海协会副会长叶克冬表示,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是适应大陆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更是台资企业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的必由之路。

  随着大陆经济的转型,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台企也亟待转型。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指出,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中,制造业占到了72%,其中70%以上的台企需要转型升级。

  以台商投资最活跃、台企数量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江苏省为例,近年来江苏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台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政策,鼓励台企技术改造、设立研发中心、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截至目前,转型升级亮点频现:江苏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数量已达10家,欣兴电子在昆山设立总部、宏致电子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江苏近期发布的2017年制造业企业发明百强榜中,富士康、龙腾光电、友达光电等7家落户昆山的台资企业上榜……

  与此同时,国家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政策新措施也陆续出台,助力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孙彤近日表示,3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克难前行,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巩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基础。大陆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积极有为、稳中有进,推进民间经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大陆方面将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服务台商力度。2017年,国务院接连出台《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和《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共提出42项举措,大幅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这些措施同样适用于台资企业。商务部还将结合“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政策举措,引导台资企业调整投资方向,协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帮助台商解决在大陆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协助台商移步中西部

  经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共同批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不久前在四川授牌设立。这是继2017年9月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之后的第二个两岸产业合作区。

  四川“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包括三个园区,即成都产业园、德阳产业园和眉山产业园。合作领域涵盖商贸物流和临港配套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业、金融及文创等现代服务业。两岸将通过“合作区”推进产业深度对接,在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合作水准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四川是大陆西部台资企业最多、投资额最大、拥有涉台园区最多的省份。截至2017年底,在川台资企业累计1979家,项目投资总额185.17亿美元,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有219家。

  在广西设立的“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包括“一区三园”,其中“三园”是指防城港产业园(含东兴、防城港)、崇左产业园(含凭祥、江州)、钦州产业园(含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合作区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成本等优势,加强与台湾的产业合作与东部沿海地区台资企业对接。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台商在大陆投资30多年来,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湖北、四川、重庆等地。但是,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改革、经济转型,乃至于扩大开放,台商投资大有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上述两个两岸产业合作区的设立就是为了协助台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帮助台商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广西、四川两地都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抓紧建设合作区。合作区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成本优势也吸引了一大批台资企业前往考察。据了解,已有不少台资企业落户到了合作区内。今后,将继续指导、支持、推进两岸产业合作区的建设,为台资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廉 丹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