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8-02-09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紧扣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充分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局中的意义,深刻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当前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实现港澳与内地、东中西部、自北往南三大城市群、国际国内两种空间的区域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港澳与内地协调发展。面向未来,推动香港、澳门发展需要加强港澳与珠三角的合作,需要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港澳与内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能够带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从全球版图上看,东京湾区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纽约湾区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创造了占美国30%多的制造业产值,奠定了纽约全球城市的基础,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先进、金融资源丰富,人力资本充沛,将成为东部率先实现创新发展,加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典范。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区域发展的龙头,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腹地发展,辐射影响中南、西南地区,有效推动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三是助力三大城市群协调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平台,对于我国经济全局发展举足轻重。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以雄安新区建设为“牛鼻子”和突破口;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龙头;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有赖于粤港湾大湾区发挥龙头引擎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现有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6年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36万亿元。2016年经济增速分别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2.26倍、2.19倍和2.93倍。按现在速度,有望在5年多时间内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直接抬升我国南方经济中心地位,与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呈“三连星”布局,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支点。粤港澳大湾区东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南连东南亚、南亚,北接长江经济带,西到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成为国家和全球连接的门户,对于我国区域经济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种空间资源,实现协调发展,具有战略价值。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应对区域内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加速融合,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富有活力的整体。目前,在大湾区内部,不仅存在“一国两制”方针下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自由港,还有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合作处在一个国家、不同制度、不同货币区、不同关税区所构成的复杂制度环境之中,使得区域协调的难度超过了国内外所有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著名的湾区中面积是最大的,是旧金山湾区的3个大小,也超出纽约湾区的2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许多世界级的中心、枢纽或基地,比如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世界级的高科技中心,但也有一些偏远乡村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产业在形成发展共识方面,显然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区域协调的种种挑战同时也是巨大发展机遇。不同制度的存在给更加灵活的制度安排提供了可能;大湾区存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多元主体,有利于推动实现合作互补;竞争激烈的发展现状,更加有必要加强协调,以降低竞争带来的高昂成本,并分享合作红利。为此,必须坚持把区域协调发展这根主线贯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过程。

  以共同愿景引领大湾区协调发展。《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指出,应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个共同愿景涵盖了粤港澳大湾区各类不同主体,涵盖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制度合作等不同方面。应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各类规划与行动,全面落实共同愿景的内容,推动大湾区协调发展。

  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支撑大湾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国际航运、海运物流中心,形成多向通道网、海空航线网、快速公交网,辐射国内外。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区域中心城市之间铁路、公路、隧道、机场、大洋航线、港口建设,提升互联互通的能力。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大通道横纵分布“爬梯形”的网络特征,加强珠江两岸的沟通与联结。依托交通枢纽,推动交通、产业、空间资源的整合,建设更具通达性的机场城市、港口城市、站点城市。

  实现要素顺畅流动促进大湾区活力整体提升。全面开启“直通车”服务模式,扩大“一门式、一站式”等服务范围。推动大湾区行业企业、学术组织、金融机构、研究院所,统筹利用湾区内外科技创新资源,优化区域内部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顺畅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湾区优质人才、科技成果和资本力量,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创造协同发展效应。围绕大湾区产业优势,集结优势资源,推动形成若干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共建优质生活圈培育世界级宜居宜业的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6800万,超过许多较大国家的人口。应以改善社会民生为重点,提升大湾区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关键问题,对接国内外一流区域,进行优化改进,建设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湾区城市群。大湾区的高校数量达到170多所,大学生是大湾区的核心资源。要创造条件为青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推动城市合理分工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城市群。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细化的城市群或都市圈。深莞惠+香港城市群、广佛肇城市群、珠中江+澳门城市群将成为大湾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澳门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9个城市,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形成新的功能定位。一批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将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特色功能、特色产业、特色文化。多圈层、多组团、多中心的城镇格局将有利于大湾区的城镇功能互补、城镇的共同繁荣发展。

  优化湾区治理架构形成大湾区高效运行的治理体系。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形成多元包容、有序高效的治理体系,推动大湾区公共治理效率。在更好地发挥政府间的合作机制作用的同时,大力改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发挥现有商会、协会、联盟平台等的作用,创造出新的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各类主体之间沟通对话的机制,跨越行政区划限制,推动湾区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促进大湾区协调发展。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