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在京发布 为运河研究填补空白

发布时间:2018-03-0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何凡 叶晓芳)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8年《中国大运河蓝皮书》发布会暨“大运河文化带”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出席会议并指出,该书是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部发展报告,其对运河在水利航运、旅游开发、学术文化、运河遗产、运河城镇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基本成效、存在问题和关键症结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中国运河研究填补了空白。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2014年6月22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书指出,中国大运河是人工开挖的工程化的水道,是南北走向与众多自然河道交叉汇通的河道,这两个特性,决定了大运河具有更强的人文意义和文化、经济战略价值。

  杨冬权表示,该书为人们了解运河、研究运河,并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运河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同时,也为各级政府如何建设运河,如何更好发挥和拓展运河的各项功能,用运河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把运河建成经济之河、民生之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政治之河,利用运河进行各项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对策,开出了药方,指出了发展的路径。

  “这是一部运河的发展策、利用策、经济策,是运河发展的信息库、知识库、思想库,将为中国运河今后的发展提供学术支撑、文化支持、舆论开路、思想影响的作用,并将为世界各类运河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倡议。”杨冬权说。

  报告指出,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国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社会文化的集合体。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已出台各类大运河规划、规范、法规,内容涉及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河道管理、交通运输等四大类,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框架。由此,以大运河文化遗产点为主体的运河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以大运河为载体的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大运河交通运输量逐渐增加;运河文化研究得以深化,运河学概念被提出。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