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械工业2017利润总额1.71万亿元 同比增长一成多
发布时间:2018-03-0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全行业利润总额1.7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4%;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1%;协会重点监测的64种主要产品中,73.4%的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2017年,我国机械工业的收获很不错。
“2018年,要紧扣机械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开启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发展形势好于预期
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2017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效益改善、出口回升、市场信心逐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主要产品产量生产势头向好,呈现出与消费、环保、民需、智能制造及产业升级等密切相关产品快速增长的鲜明特点,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状况持续改善。
与2016年仅汽车、电工电器两大行业为主拉动机械工业增长不同,2017年以来中国机械工业各分行业均表现出向好的发展态势。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0.5%。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表示,就制造业而言,制造企业推动智能制造的需求激增,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积极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自动化、数字化机械装备,这为机械行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场,机械企业面向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了较快增长。
“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学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升级,造就一批新产业,如高性能冶金材料、无机材料、新型化工材料、锂离子电池等,这些新产业对机械行业的创新发展也提出了新需求。”左世全认为,机械企业积极应对需求结构的加速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高自身的供给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理事会上表示,机械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比重位居前列,其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已连续4年超过20万亿元,利润指标占全国工业比重近四分之一。已形成体系较为完整、产品品种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短板问题依然突出
看到成绩的同时,陈斌亦提醒,机械工业高端产品供应不足、低端产品供应过剩的不平衡状态仍未根本改变,专用装备等短板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如比较典型的机床工具行业。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金属加工机床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同时也是全球机床进口第一大国。
放眼整个机械工业,目前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达到25%,位居全球第一。重点产品发电设备、汽车、工程机械、大型拖拉机、内燃机、数控机床等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列世界前茅,产品数量、产能规模均十分可观。但除了个别行业外,产业整体上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近几年,我国每年进口机械产品最低也高达2700多亿美元,而且大多是高端产品及设备。
总而言之,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王瑞祥表示,机械工业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包括,产能规模与结构不平衡、产品品种数量与质量水平不平衡、走出去步伐与国际化竞争力发展不平衡等。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科技开发与投入不充分,“两化”融合、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充分及服务型制造与商业模式创新不充分等。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机械工业将全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王瑞祥明确提出。
对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工信部提出,全行业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现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左世全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即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通过智能制造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合格率,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左世全表示,企业管理者要增强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意识,加强战略规划和系统安排,制定具体的路线图。企业需要立足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分步骤有序推进,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同时,左世全希望相关企业,一是要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紧密结合,不能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要围绕业务的经营管理,量力而行逐步实现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二是要系统推进,不能只关注于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而应该从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多个方面做出系统安排,推动生产方式的创新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