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江苏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加快脱虚向实,推动混改上市
发布时间:2017-08-0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新华报业网讯 7月31日,江苏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会在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全省国有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中心议题是加快国企改革步伐。江苏省国企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和举措是什么?记者作了了解。
聚焦主业,当好专业公司
截至去年底,江苏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92281亿元,去年完成营业收入10181亿元,实现利润906亿元。今年1-6月,江苏省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9.59%,利润增长10.45%。国有企业总体呈现稳健发展的势头。
不过,不少国企存在业务面过广、产业和项目过多的问题——江苏省国资委要求20多户监管企业把主业数量控制在3个以内,但目前仍有7户主业超过3个。国企的主业多了,就难以聚焦,什么产业都做不精、做不深。这次改革推进会提出,全省国有企业要有明确的主业定位,数量不超过3个,最好是1个或2个;主业之间相互要有联系,或形成产业链,或互补促进。在新一轮改革中,江苏省国资委在业务重组时将注重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整合,同时要求各省属企业也舍得“割爱”,努力成为专注某一领域的专业公司。
目前,已有江苏省属国企退出与主业方向不符、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比如,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相继完成苏铁工程、重庆海运、星汉投资、颐和地产等13户企业的清理整合,可变现收回资金6亿元。江苏省农垦集团也加快清理低效无效资产,突出主业,在“十二五”完成80户企业清理整合基础上,去年清理11户,止住“出血点”,盘活存量资产。
做好“三供一业”等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也是调整非主业资产的重要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共涉及驻苏央企和江苏省地方国企约33户、人员3.4万人,国家要求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此外,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部署,还要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分类处理办医疗、教育、市政、消防、社区管理机构等办社会职能,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工作,确保到2020年基本完成。
企业上市、混改,试点员工持股企业上市是吸引社会资本、优化资产结构的一个主要途径,这次国企改革推进会上明确,要以明确主业为前提,积极推动企业混改、上市。
目前全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0户,正在培育的上市企业有39户,下一步还要继续扩大上市数量和规模,提高资产证券化率。江苏省市两级要对国有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确定哪些可以整体上市、哪些可以分板块上市,据此分别制订具体的培育计划。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母公司,要积极引导推动子公司上市。上市公司要借助资本市场的筹资优势和产业整合功能,把主业做强做大。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要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新形式,可通过公开或定向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也可通过共同出资设立、双向交叉入股、增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此外,推进会上再次强调要抓好员工持股试点工作,年底前完成试点,2018年试运行后逐步总结经验在面上推广。去年江苏省选择10户试点企业,省市层面都有,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目前这项试点正在推进:江苏省国信集团下属的江苏省医药有限公司拟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管理层及业务骨干持股,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新组建的江海公司也是职工持股试点企业,该集团正进一步完善员工持股方案,对员工范围、股权结构、持股方式、股权管理等优化,制定股改方案和上市路线图。
脱虚向实,靠市场求发展
对国有资本投向,江苏省委、省政府总的要求是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能源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媒体融合、先进制造业、金融投资等重要行业和领域集聚。
当前,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大力发展制造业,推动经济脱虚向实,而目前江苏省属国企中参与新兴产业较少,涉及制造业的几乎没有,更多的仍是传统贸易企业,还有不少企业热衷于虚拟经济,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今年上半年,省领导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调研,发现江苏省集成电路、5G通信、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有许多非常好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他们反映发展缺乏资金,而很多国有企业资金不知道往哪里投,这中间就有很多机会。
推进会上透露,现在仍有不少国有企业市场竞争意识薄弱,什么问题都找政府,过分依赖政府支持,缺乏自我造血能力。而政府公共预算是不允许把资金投到企业的,国有企业要切实增强市场意识,努力从市场找资源、靠市场求发展。
新华日报记者 朱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