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报 > 正文

香港急诊室告急:流感爆发季去公立医院还是私立?

发布时间:2017-08-0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香港急诊室“告急”:流感爆发季,去公立医院还是私立?

  电视机下的折叠床,只能让人联想起50元的小宾馆,但这样的画面,却真实发生在香港的一家公立医院。

  7月的香港连续下着暴雨,今年的流感也提早到来,在香港九龙的伊丽沙伯医院,几名医护人员正在披头散发地跑着给病人做检查,而原本只能容纳38人的病房,却挤了57名病人。

  有几名内科病房的病人,因为医院无法及时提供干净的衣服,做检查的时候不得不穿着自己的裤子,连续的阴雨让香港的医院雪上加霜,一名护工透露,洗衣服也来不及了,床单都不够用了。

  今年7月,香港爆发了大面积流感,根据特区政府卫生署下属卫生防护中心的数据,香港5月中进入夏季流感季节,流感病毒活跃程度在过去两周内大幅飙升,病毒阳性百分比在6月25日的那一周至7月2日的一周内,由31.48%增至35.66%,过去两个月已经造成183名成人、3名儿童死亡,预计流感活跃程度在未来将持续。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医疗资源显得愈加紧张。香港特区政府医疗管理局(下称“医管局”)数据显示,7月16日,有6291人次到香港的公立医院急诊室求诊,其中有952人需要住院,内科病床使用率则达到111%,而到了17日,整体内科住院病床占用率则上升至114%,意味着很多病人都要住在走廊上、或者几个病人挤在一个10平米的病房里。

  在香港观塘区的联合医院,内科病床使用率在7月16日达到了130%,屯门医院的儿科病床使用率则高达161%,而有医护人员称,目前香港的医院已经草木皆兵,香港急诊科医学院指出,最近急诊科的受训医生因急诊室工作繁忙,部门主管不批准假,无法参加专科考试,有部分医院更连续多周取消医生培训活动,这种情况在过去20年都没有发生过。

  超负荷的医疗系统

  
香港急诊室告急:流感爆发季去公立医院还是私立?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香港的公立医院急诊室几乎天天爆满,如果要排队等待入院,都需要等待超过12个小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近日到访伊利沙伯医院急诊室,称今年流感较为严重,为医院造成很大压力,要求医管局尽快制定方案,短期内解决问题。

  香港医管局代理行政总裁张伟麟则称,近两周公立医院情况异常,过去十几天每天都有数千名病人经急诊室住院,令医院承受的压力很重,医管局已经全面启动冬季流感应变措施,包括增加病床、延后非紧急服务等,希望可以舒缓病人数目的压力。

  林丽(化名)两岁的孩子这两天因为支气管炎引发哮喘症状,到了香港一家私人诊所求医,这家诊所的医生以难以控制病情为由,把她的孩子转介到了另外一家私立医院,但诊金还是一分不少地取。林丽无奈只能带孩子到这家被推荐的私立医院,医生很有耐心地接待了她,最终结论是,孩子太小,哮喘容易引发窒息,一定要住院观察。林丽以为马上可以交钱住院,但医生说,我们医院没有床位了,你只能去其他医院。

  焦急的林丽只能拨打所有香港私立医院的电话,最后得到的结论都是无床位,最后林丽决定换一家医院,所幸遇到了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开了一些药,最终病情得以控制,但如果孩子的病情稍微危急一些,那么究竟谁会为孩子负责任,林丽想到这里不禁捏一把冷汗。

  一名熟悉香港医疗制度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很多私家诊所的医生建议病人去住院,说明他没有能力处理这个病例,或者他根本不想承担责任,如果把病人转介出去,自己还是可以收到诊金,也不需要负责任,不论是私家诊所的医生,还是私立医院的住院医生,在不想负责任的时候,都会把病例转介给公立医院。

  上述人士称,香港的医疗资源有90%都集中在公立医院系统,但公立医院资源的匮乏,让很多病人都把时间花费在等待上。

  一名在香港公立医院工作的医生告诉记者,今年公立医院急诊室整体上比过去几年都更拥挤,但其实大部分时候,急诊室都是很紧张的,从2009年开始,香港的急诊室平均每天都要处理超过6000名病人的需要。

  上述医生称,香港的医疗资源错配情况尤其明显,由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太小,导致病人都到医院就医,而绝大部分到医院急诊室求医的病人,都是很简单的病例,完全可以由家庭医生处理。但是,由于香港公立急诊室收费极低,还是吸引了大批基层民众看病。

  
香港急诊室告急:流感爆发季去公立医院还是私立?


  2003年,香港公立医院的急诊室收费统一定为100港元,这已经包含了药费,如果算上住院费,也只需要100港元每天,直到今年6月18日,急诊室加价80%至180港元,比起一般私家医生300元的诊金,还是相对较低,无法大幅收窄两者的收费差距。

  匮乏的公立医疗资源

  尽管掌握着香港医疗资源的大部分,在人口老龄化的香港,公立医疗资源已经开始捉襟见肘。有数据显示,未来65岁以上的长者占香港人口比例将会倍增,由2007年每8人有一名长者,增加至2033年每四人中有一名长者,而65岁以上的人士,平均所需要的住院医疗服务,比65岁以下的人士平均多出六倍。

  而在公立医疗系统,人手不足的问题早已体现,在香港,每1000名市民仅有0.8名公立医院医生,低于全香港整体1.9名医生的水平。

  医管局称,2015至2016年度,共聘用约6000名医生及2.4万多名护士,意味着医管局5年间需要增聘约1000多名医生及3000多名护士,与此同时,未来5年,公立医院会流失1500多名医生,但根据香港医管局数据,目前香港每年只有2800个护士训练的名额,即便所有的护士能够加入医管局,到了2026年,还是会出现几千个护士缺口。

  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香港政府对于医疗费用的开支,显得有些小气。在2016年年初,香港政府推出的财政预算案中,却削减了医疗费用,当时已经引起业界的一片哗然。

  资料显示,2016至17年度医疗卫生的经常开支是570亿港元,占香港政府经常开支的16.5%,其中医管局预计全年度整体开支同比增加约4.1%,至578亿港元,但为了节约开支,新一年度医管局经常拨款同比减少0.5%,即2.36亿港元,为了满足医管局的服务需求,香港政府额外增加2.24亿港元拨款,令香港医管局整体经常拨款减少约1200万港元,跌至507.64亿港元。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这样缩减预算对于行业的士气影响很大,在香港公务员工资普遍上涨2至3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医疗开支却没有随之上升,变相缩减医疗开支,让整个医疗服务不堪重负。

  根据国际经验及香港目前趋势显示,仅仅因为为了跟上国际平均医疗水平并保持医疗素质,而采用的新的医疗技术,就让每年人均医疗成本的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速平均快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医疗通胀不可小觑。

  上述业内人士称,在医疗器材、药品等物件开支上涨的情况下,很多医院只能截流,有部分医院管理层已经开始拿顾问医生(最高级别的医生,一般为科室主管)开刀,很多顾问医生最后只能选择离开。

  根据香港食物及卫生局数据,2016年香港公立医院全职医生流失率为4.5%,总共人数为255人,其中98人年资达到16年或以上,九龙西联网占23人,如果按照专科划分,放射科、病理科及家庭医学科各级医生的流失率为6%至7%,顾问医生的流失率最高,都超过了10%。

  收入出现断层

  在整体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医生的收入水平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位熟悉香港医疗系统的医生告诉第一财经,在公立医院,一名顾问医生月收入达到20万港元,但是如果转到私立医院,月收入可以甚至达到200万至300万。

  上述医生称,通常很多顾问医生会抱团,如果愿意接诊内地的病人,那么收入更加可观,比如有的医生愿意与实验室合作,可以要求病人住在养和医院,会诊加开药的利润空间就已经很大,比如有的标靶药物成本价在2万港元,但是这些医生可以开到4万港元的价格。

  最重要的是,在公立医院无法选择自己的病人,但是在私立医院,这些名医们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病人,比如在会诊后,这些医生们认为难度很大,就会拒绝接收,这样一来,这些医生们的名誉也可以保留,而他们也许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就可以轻松月入百万。

  但是在香港的公立医院,内科仍有“夺命更”,需要医生一更连续工作36小时,而在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公立医院医生每周工时中位数为64小时,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医生工时更超过70小时,与私家医生每周48.5小时相比,不难看出其中差别。

  
香港急诊室告急:流感爆发季去公立医院还是私立?


  
香港公立医院医生很多留下来是为了使命感。图为2004年TVB剧集《天涯侠医》剧照


  香港公立医院医生很多留下来是为了使命感。图为2004年TVB剧集《天涯侠医》剧照

  一名香港公立医院医生告诉记者,留下来多半是为了使命感,可是江湖救急不救穷,再有使命感的医生,也会有累的那一天。一边是高薪的舒服日子,一边是低薪水的辛苦生活,对于一般人来说,选择私立医院确实是一条更加平坦舒适的道路。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