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报 > 正文

玉林花呗套现秒到,花呗提现及时到账,花呗怎么提现

发布时间:2017-08-04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8月1日,同程旅游宣布,今年7月实现超过3000万元的规模性盈利,单月扭亏为盈,同时结束了过去长达43个月的亏损局面。

  从2014年到2017年7月,回望过去的43个月,价格战、跑马圈地、天价融资、大并购、拼服务,一批企业迅速崛起。而在巨头的围追堵截下,另外一大批企业“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

  大势之下,借助资本的推动,在线旅游产业实施大规模整合,告别烧钱、重回商业的态势逐渐显现。

  内外因素导致不可避免的亏损

  8月1日,同程旅游集团创始人、CEO吴志祥向全体员工发内部信表示,在经历了连续43个月亏损之后,2017年7月,集团终于实现了超过3000万以上的规模性盈利。

  对于此次结束亏损重回盈利轨道,同程旅游方面表示,同程旅游聚焦用户需求、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各项业务在“All in无线”和“大数据+人”的战略下取得了持续性增长和突破。在移动端,同程旅游迎来了收获期,无论是APP还是微信入口流量都出现快速增长,网络板块的盈利能力进一步走高。

  据悉,从2004年成立以来,直至2013年的10年间,同程每年都盈利。据报道,彼时同程已经做好上市准备,所有材料已经上报到证监会,“2004年到现在,创业一路走来,大家等着上市分钱,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坏事来了。”吴志祥曾向媒体表示。

  43个月里,同程旅游自身踩了不少的坑。

  吴志祥坦言,在过去这43个月犯的错误、踩过的坑就更多了,“比如酒店业务没有做好,特别是‘移动+预付酒店’的机会没有把握住,比如我们的线下扩张的速度,比如我们对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的敏感度等等。”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2013年,随着梁建章重掌携程,在线旅游行业掀起巨大波澜,价格战开始启动。

  2014年12月,携程决定要拿出10亿打价格战,推出不同档次和领域的零利润旅游产品,时任去哪儿网CEO庄辰超在公司内部讲话中表示,去哪儿不怕打价格战,可以旷日持久地竞争下去。结果是,两家企业都要承担业绩亏损的风险或代价。

  同程此时也倍感压力。

  2013年12月份,同程当月的亏损超过1000万,从2014年开始,同程每个月都在亏损。

  价格战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当时作为核心景区资源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携程、同程、驴妈妈等几大OTA不断加大返现力度,到最后,返现金额甚至超过了票价,也就是说,用户去景区不但不花钱,还能获得几家OTA的补贴。

  在价格战之中,金钱就是弹药。

  吴志祥称,在2014年他们清醒地知道,未来三年的融资能力很重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抓住风口,全力融资,从5亿到14亿到60亿再到10亿管理层增持,这43个月,同程成为全世界所有旅游创业公司中融资第二多的。

  OTA企业“你中有我”新局面

  留下来的OTA企业,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洗礼中,有一部分企业,或因业务缩水地位大不如前,或被巨头收购,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少部分企业的行业地位,则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巩固。

  不少企业的命途里,都绕不开携程。2014年4月,携程投资同程旅游超过2亿美元,让之前“双程大战”中屡屡陷入被动的同程赢得了喘息机会。2014年5月,携程在途牛首次公开发行时收购了1500万美元的A类普通股。

  2015年5月22日,携程联合腾讯、铂涛收购艺龙,并于2016年5月成为艺龙最大股东。也是在2015年,携程和去哪儿宣布合并,并在2016年10月参与了后者的私有化交易。

  携程正如一位行业的大家长,细细观察着线上线下各领域企业,并伺机“买买买”。当然,一系列的并购背后,也有投资人的因素,毕竟竞争相持且长期持续,不光让发起战事的双方都难受,背后的投资人们更加着急。

  此阶段,尽管OTA互相倾轧时的价格乱象逐渐消失,但时不时呛声、抱大腿的情况频繁发生,结果是,OTA领域逐步演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公开报道显示,途牛后来傍上了京东、海航;驴妈妈获得过锦江国际集团5亿元战略投资;同程旅游则于2015年7月,融到了万达集团领投的60亿元战略投资,创下了当时在线旅游行业最大一笔单笔融资。而此时的携程,则用资本方式铺就了一幅错综复杂的版图:与腾讯共同控制艺龙,与万达、腾讯共同投资同程,和皇家加勒比共同成立天海邮轮,联合首旅共同私有化如家,参股首旅酒店(25.6900.030.12%)、众信、东航等等。

  复杂的OTA格局从不缺少热闹。早在2014年10月,阿里集团就推出全新品牌“阿里旅行?去啊”,并迅速成为国内在线旅游市场的一极。两年后,阿里集团又将“阿里旅行”升级为“飞猪”,成为一个主要面向年轻消费者的休闲度假品牌。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新美大整合,不仅让美团酒店事业部异军突起,也为后来的“美团旅行”埋下了伏笔,后者上线后,从酒店住宿到票务再到境内外度假业务一应俱全,且在用户量级上占据较大优势。

  面对这些外来的“抢食者”,OTA企业并非没有压力。

  在线旅游进入盈利的大考年

  留给OTA们新的课题是,消费不断升级,用户对旅游的服务体验提出更高要求,需求也更加个性化。适应这些新形势,这些企业开始将重心往线下转移,并借修炼内功、加重产品、加大深度优化来满足消费者。

  到2017年暑期,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了。市场上鲜有旅游企业以往激烈的“口水战”、“舆论战”,相反,每一家都比较注重更具个性化的线路产品的推出,如定制游、主题游、爸妈游、毕业游等,服务和体验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同时,也看到“线上+线下”已经成为不少企业抢占暑期市场的利器。

  两三年前,当互联网兴起改变了用户消费行为,当电商裹挟着互联网与资本、“猛龙过江”开拓旅游度假业务后,线上线下的相爱相杀一度被放大、激化。到目前,线上线下融合已成行业共识。线下布局这块儿,携程、同程、途牛、驴妈妈等均有不同程度涉足。其中,携程宣布北京地区第一批近30家线下门店开业迎客后,成都、武汉等地门店也将开始试运营。按照计划,携程今年要在全国各地新增1000家线下门店。自明确“大数据+人”战略后,同程旅游在全国近200个城市完成了相关布局,线下直营体验店形成全国性网络。与此同时,从收购南通辉煌国旅、上海美辰国旅等,再到近期整合万达旅业,这家公司也在探索一种旅行社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

  所有的一切,也在为打赢另一场“战争”而准备,这场战争不同于“价格战”,但同样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按照同程CEO吴志祥的判断,走过了“跑马圈地”和信息化大比拼,2017年到2018年两年时间,在线旅游已进入盈利的大考年。“移动互联网的高潮已经过去了,哪个企业更能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拼的又是什么?拼的不再是融资能力,而是盈利能力。”

  如果此语成真。当前竞争环境下,那些从“价格战”转入“盈利战”的OTA企业,如何面对规模化发展不能带来规模化盈利的困境?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