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天堂——外国人眼中的内蒙古成功之路
发布时间:2017-08-0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个没来过的人想来,来过的人想再来的地方;
这里有多彩的自然风光,让埃及小伙无限神往;
这里有多元的民族文化,让马来西亚学者赞不绝口;
这里有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让蒙古国姑娘流连忘返;
这里还有傲人的经济增速,让俄罗斯教授纷纷点赞……
这个地方就是美得令人心动、美得独一无二的内蒙古。
今年是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自治区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谱写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灿烂篇章。这一切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得益于内蒙古各族人民和衷共济、砥砺奋进。
各国人士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内蒙古自治区的成功之路证明,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也为当今世界一些受民族问题困扰的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草原上的天堂令人着迷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中国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用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尽情讴歌家乡内蒙古无与伦比的美。
——“我希望能早点再回呼和浩特看一看!”
这是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一家中资企业工作的姑娘毕力格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2008年,毕力格与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其他20多位同学一起作为交流生赴内蒙古师范大学进行为期几个月的交流学习。
“百闻不如一见,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美丽、安逸和发展完全超乎我的想象。”美好的第一印象,让毕力格萌生了一定要到内蒙古读研究生的想法。
为此,她开始努力学习汉语。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毕力格如愿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学专业录取。
“我热爱我们的首都乌兰巴托,但呼和浩特的发展让我感到震惊,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回忆起在呼和浩特两年的学习生活,毕力格十分动情。
——“在我心目中那是个神圣的地方。”
埃及小伙子大伟会说一口地道的汉语。去年,他一路过关斩将闯入“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并最终斩获奖项。对他来说,内蒙古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因为,在埃及,他最好的中国朋友是内蒙古人,关系最好的中文老师也来自内蒙古。
“老师告诉我,内蒙古是个好地方,那里住着热情的蒙古族人民,他们的款待会让你流连忘返,”大伟说,“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内蒙古,在我心目中那是个神圣的地方。”
——“内蒙古是中国极为重要的‘绿肺’。”
马来西亚太平洋(601099,股吧)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曾去过内蒙古很多次,鄂尔多斯(600295,股吧)、二连浩特、呼和浩特、科尔沁、呼伦贝尔大草原和阿尔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内蒙古是中国极为重要的‘绿肺’,尤其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翠绿的草原一望无际、连绵不绝,万里晴空。”胡逸山说。
内蒙古东北部城市满洲里与俄罗斯接壤,是中俄最大陆路口岸。回忆起一年前的满洲里之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那里经济繁荣,生活便利,中俄人民往来密切,很多俄罗斯人喜欢过境到那里旅游、购物。”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汉学家塔夫罗夫斯基也曾两次到满洲里考察,今年5月又去了呼和浩特。“虽然每次访问时间都很短暂,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满洲里充满俄罗斯风情,呼和浩特的一些建筑则充分体现了蒙古族风格。”
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蒙古通讯社外文部编辑朵尔吉含达今年6月初赴内蒙古,参加“走进内蒙古·感知70年”中蒙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她原以为在牧区无法发稿,但出乎意料,所到之处竟然都有宽带网络。朵尔吉含达说,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牧民的家与家之间都有很好的交通条件。
同样来自蒙古国的图雅,2010年到内蒙古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后进入内蒙古日报社索伦嘎新闻中心工作。因为工作关系,她比一般人有更多机会了解内蒙古的发展建设。
“这里的牧民勤劳智慧,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这里的防灾减灾能力很强,遇到各种灾害,政府的各项措施很快能够到位……鄂尔多斯的恩格贝沙漠治理怎么做到的呀?实在是太伟大了,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图雅赞叹道。
7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总量只有5.7亿元,面临经济破产和生存危机。而2016年,内蒙古经济总量接近1.9万亿元,位列全国中游。全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城镇化率仅有12%左右,而如今农牧民纷纷进城安居乐业,城镇化率已超过60%。
“在从呼和浩特前往北京的汽车上,我看到了横跨中国北部的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的一段线路。不久前,这条世界上穿越沙漠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我还看到了将会连接呼和浩特与北京的高速铁路的巨大基座。这些21世纪的超级工程象征着内蒙古实现的巨大跨越!”塔夫罗夫斯基说。
他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给内蒙古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内蒙古的战略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民族区域自治显现强大生命力
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忠实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守住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各族人民当家做主。正因为如此,自治区的经济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建设才能取得历史性进步。
现在担任国际商业经济学学者联合会埃及地区副主席的埃及小伙子大伟告诉记者,中国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原因是党的团结和国家领导人的钢铁意志。“中国各民族互相团结、共同繁荣,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也说明党和政府为让人民保持团结做了很多工作。”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穆斯塔法·易卜拉欣表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开创性政策之一,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值得“尊重和赞扬”。在这一制度支撑下,各民族齐心协力,为整个国家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尔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使之走上互帮互助、共同繁荣的道路,内蒙古自治区就是很好的例子。“自治区成立以来,该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与过去的贫困形成对比。”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饶兆斌说,从全世界范围看,在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上“中国是最开明的少数国家之一。”
胡逸山说,中国的民族政策“在世界上肯定处于领先地位”,有很多地方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他认为,中国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没有让多民族和多元文化成为阻碍国家团结和社会进步的障碍,这意味着中国以务实的态度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民族问题。
生活在埃及的大伟对中国民族政策感触尤其深。“去中国前,我还以为不同的民族没法生活在一起。在很多中东国家,不同民族互相斗争,造成了很多问题。民族问题不解决,这些国家想要太平就不容易。”
“去中国后我的思想改变了。”大伟告诉记者。他发现,中国的56个民族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努力,为同一个国家、同样的目标奋斗,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他们(中国人)介绍自己时不会说,我是什么民族的或者我是哪里的。他们说的是:‘我是中国人。"
“我很敬佩中国社会文化高度融合、民族高度团结这一点,也希望我们中东地区的国家都向中国学习,实现稳定。”大伟感慨地说。(执笔记者刘健、陈静;参与记者阿斯钢、魏良磊、高兰、郑思远、郑凯伦、林昊、赵悦、郑斌、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