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写在我国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建立70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7-08-0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哟,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这发自心底的歌声在内蒙古千里草原久久回荡。在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之际,能歌善舞的草原儿女,唱起悠扬的长调,跳起欢快的舞蹈,蓝天白云下辽阔的草原处处洋溢着无边的欢乐与祥和。

  回望70年,党中央的目光从来不曾离开过内蒙古这片土地,自治区每一步前行无不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

  有一种温暖,叫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扛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涉最险的滩涂,寻最靓的宝藏;怀最真的感情,留最美的身影。”这是兴安盟扎赉特旗对中央政法委综治办唐盛利处长及自治区37个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定点帮扶工作的高度评价。

  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央确定沿海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区的政策,北京对口帮扶内蒙古,与内蒙古之间进一步加强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横向联系,北京市从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等各方面给予内蒙古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等既有优惠政策,内蒙古都统统享受。国家各部委通过扶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等举措,推动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步入快车道。

  这是“真金白银”的关怀和实实在在的支持。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下达资金2.2亿元支持内蒙古实施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2011年至2016年,中央财政下达262.9亿元将自治区10.2亿亩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草原补奖范围,惠及农牧民530多万人;分税制改革后,1995年至2016年间,中央对内蒙古转移支付达到16112亿元。

  在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的关键时期,2011年6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为内蒙古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得益于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内蒙古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增加到1.37万公里,居全国首位;锡盟至山东等4条特高压外送电通道开工建设;民航机场增加到24个,位居全国前列。

  乘着扶持政策的“东风”,内蒙古卫生事业发展成就瞩目,人均预期寿命已升至75.8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覆盖城乡、层次齐全的现代化办学体系;2016年,内蒙古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97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09元。通过实施精准扶贫,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有一种深情,叫草原儿女的感恩

  “自治区成立、全国解放后,党派了大批医疗队深入蒙古包,为牧民治病。有的牧民生了孩子,就给孩子起名字叫‘纳敏夫’(意为党的儿子)。”

  “请记者朋友给习近平总书记捎句话,告诉他,自他看望我们后,我们老两口当年7月就搬进了新房,48平方米呢,一分钱不用出。老郭一个月3000多元退休工资,我也有1000多元补助。社区有医院,我俩都有医保。我们谢谢他的大恩大德!”在阿尔山市林海街道兴林社区,78岁的郭永财大爷、73岁的冯秀华大妈谈起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月到棚户区看望他们时,仍激动不已。

  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为内蒙古的开拓进取注入了强大动力,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演绎了一个个创业传奇:全区经济规模从小到大,生产总值由1947年的5.3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8633亿元,增长了642倍,2002年至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8年居于全国第一位。

  牢牢守住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去年11月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号召全区上下,奋力开创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撸起袖子加油干。

  全区2016年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当天,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投资超过7300亿元;在北京举办的全区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签署800多亿元项目协议;今年在北京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累计签约383个重大项目……自治区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大动作”,让人看到了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风向标。

  集中推进“七网”同建、“七业”同兴,促进呼包鄂协同发展、东部盟市跨越发展,启动和林格尔新区建设……内蒙古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手笔”挥洒。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逐项落地,81%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与俄蒙通关便利化等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全面深化改革渐次开花、梯次推进。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贸往来……自治区确定的“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对外开放新格局,展现出海纳百川的气势和胸襟,内陆开放的内蒙古样本呼之欲出。

  全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70.4万套、农村牧区危房改造71.3万户,养老、低保、医保等多项社保标准年均提高10%以上,主要社保标准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红包”,让内蒙古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精心组织实施各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认真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1%,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4%,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继续“双减少”。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上,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了一道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70年的沧桑巨变,概括起来有3个重要的支撑力量。第一,党的民族政策为内蒙古发展构建了优良的发展环境。第二,国家、全国兄弟省区市大家庭的大力支持。第三,70年来内蒙古人民为建设美好家园艰苦卓绝的奋斗。”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于光军说。

  70载春华秋实,述说着内蒙古自治区与祖国命运相连、梦想与共的血脉深情。放眼草原大地,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倾听座座毡房,幸福进步之歌格外嘹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罗 霄 陈 力)

    相关专题:守望相助七十载·壮美亮丽内蒙古

大家都在评